-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的研究
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的研究
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的研究
2011年11月16日
发布单位:珠海九通水务有限公司 张建国 张良纯 刘玲云 | 点击数:228 | 更新时间:2010-7-21
摘要:斜管(板)沉淀池中的沉淀管(板)都是倾斜放置,只具有一种沉淀功能。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是将沉淀管水平放置,水平行流动,悬浮物垂直沉淀,具有沉淀和分离两种功能。沉淀管水平放置,增大了沉淀面积,缩短了悬浮物的沉降时间,将沉淀管中沉淀下来的悬浮物与水及时分离,水走水道、泥走泥道,解决了悬浮物在沉淀过程中的可逆沉淀问题,杜绝了跑矾及泥堵塞沉淀管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沉淀效率,是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的3~5倍,降低了出水浊度,减轻了滤池负荷。沉淀管区也不要设置下部进水区和上部出水区,降低了沉淀池的深度,节省基建投资,减少了占地面积。本装置设计新颖,构造巧妙,在沉淀池中可采取并联或串联的形式组装。
1、理论基础:
1.1 浅池理论
1904年美国人哈真发明了浅池理论,设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 u0。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深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少到原来的1/3。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增加到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除去,也即处理能力提高3倍。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的浅池理论。
1.2 斜管(板)沉淀池存在问题
在浅池理论基础上,国外相继开发了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它们在结构设计上都偏离浅池理论的核心。七十年代引进我国,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异向流斜管。
上述几种沉淀池(同向、异向)都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斜管(板)都是与水平呈60度(30度)安装,水流经斜管需要改变水流方向,不利于悬浮物的沉淀。
第二、已经沉淀下来悬浮物在滑入泥仓之前与流动水流始终处于一个空间,水流经斜管(板)的过程中对已经沉淀下来悬浮物产生反复冲刷、扰动。一方面水中悬浮物靠自身重力被沉淀下来,另一方面已经沉淀下来的悬浮物被流动的水流搅动,回到水流中,又发生第二次沉淀,即可逆沉淀。导致沉淀效率下降,实际运行效果偏离理论计算结果。
第三、斜管(板)组件在沉淀池中安装时会形成两个三角形死区,减小了有效使用面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水流短路,沉淀效率下降,出水浊度升高。
第四、耐负荷冲击小,适应浊度变化范围窄,稳定性及可靠性差。
第五、易堵塞,劳动强度大。
上述诸因素导致部分使用过斜(板)沉淀池的厂家又改用平流沉淀池。
2、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的设计:
2.1 装置设计的基点
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研究的基点就是解决上述沉淀池中存在的不足,使沉淀方式更接近浅层理论。将沉淀管水平放置,水平行流动,悬浮物垂直沉淀。不改变沉淀池中水流方向,对沉淀管中沉淀下来的悬浮物及时进行分离,实行水与悬浮物分流,水走水道、泥走泥道。杜绝了悬浮物堵塞管道和沉淀池中跑矾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沉淀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污泥含水量。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通过设计,在矩形池中组装也不会形成两个三角形死区,提高了沉淀池的利用率。
2.2 装置的基本结构
本装置的基本结构是在两块与水平呈60度角的板中安装横向隔板,隔板与水平呈120度角,形成多个菱形管,菱形管下面两个边与水平面自然形成了60度,水流过时便于沉淀下来的悬浮物下滑。
在每根菱形管下角60度处,沿长度方向间断开有多个排泥口,当水流进菱形管时沉淀下来悬浮物就会顺着菱形下面两个边滑出排泥口。这样就把沉淀下来悬浮物与流动的水体进行了彻底隔开,避免了沉淀下来悬浮物在水体中的可逆沉淀。水在流经菱形管的过程中,沉淀下来悬浮物不断地从菱形管排泥口滑出,滑道距离很短,避免了悬浮物在菱形管的积聚而堵塞通道。
在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之中设计有滑泥道,收集从各个菱形管排泥口滑出的悬浮物,悬浮物在滑泥道中进行二次沉淀后进入泥斗。滑泥道中部沿纵向装有筋板,增加装置的整体强度。
菱形管束呈水平放置,缩短了悬浮物的沉降距离,增大了沉淀面积。水流进、出菱形管不需要改变方向,流速衡定,便于悬浮物在菱形管流动过程中的沉淀。同样菱形组件的上面和下面也不需要设置进水区和出水区,这样就可降低沉淀池的深度,减少基建投资。
菱形管的截面几何尺寸可根据原水性质来设计,长度可根据停留时间来确定。每个菱形组件设计为菱边长1米、长1~5米,水平倾斜60度,在沉淀池中可采取并联或串联的形式组装。在采用串联的形式组装时,第一级用大规格的菱形管、第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内冷发电机纯水波纹补偿装置在三峡VGS机组中的应用.doc
- 水内冷发电机冷却水系统的碱性运行及影响因素.doc
- 水冷式集中控制空调系统节能研究.doc
- 水冷螺杆中央空调系统和vrv系统的技术经济比较-建筑暖通空调论文.doc
- 水利卫星通信网技术资料水利卫星技术文档.doc
- 水利学院《水利青年》团刊策划方案.doc
- 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设计方案.doc
- 水利工程内部管理咨询项目建议书.doc
-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模式的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代建制研究.doc
- 水利工程建设资料整编范本案例.doc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36-2025交流电子负载校准规范.pdf
- 《JJF 2236-2025交流电子负载校准规范》.pdf
- JJF 2215-2025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15-2025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JJF 2215-2025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JJF 2237-2025电容箱校准规范.pdf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37-2025电容箱校准规范.pdf
- 《JJF 2237-2025电容箱校准规范》.pdf
- 谈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举措.pptx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pptx
最近下载
- 2024-2025年度“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NB/T 42051-2015 额定电压0.6/1k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pdf
- CTC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docx
- 国开形成性考核5103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测试(1-3)试题及答案.pdf
- DGJ32J19-2015-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24页].doc VIP
- 医学诊断证明书格式文档模板.pdf VIP
- 2024四川雅安市天全县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拟录用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doc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道岔详解.ppt
- 49.《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蔚来新能源汽车销售实习综合报告》3800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