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程水文 第二章 径流形成-(精选·课件).ppt

2工程水文 第二章 径流形成-(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 §5蒸散发 概述 陆地降水量中,蒸散发量E占66% 流域蒸散发:水面、土壤、植物 蒸发率:单位时间的蒸发量,mm/d 蒸发能力EM:充分供水条件 水面蒸发:温度、水汽饱和差、空气对流紊动、分子扩散 土壤蒸发: 蒸散发 水面蒸发 土壤蒸发 植物散发 大型蒸发量测量 小型蒸发测量 土壤蒸发与土壤含水量 土壤蒸发与土壤含水量关系 E/EM W W饱 W田 W断 1 E/EM=W/W田 流域总蒸发 包括水面、土壤、植物,实测困难 闭合流域时段水量平衡法计算 P-E-R=?S 多年平均情况下 E’=P’-R’ 根据P,R观测资料,可计算E 模式计算法:根据土壤垂直分层建立模型 我国蒸发量分布 我国平均年降水648mm,年蒸发364mm 东南700-800,华北400-600,东北400,西北300 平原蒸发量高于同地区的山区 年内变化:年最小12、1月,东南7-8月最高,华北5-6月 §6 径流 分: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河川径流 补给:降雨径流,融雪径流 34%降水=径流 径流的形成:产流、汇流 径流情势:流量、径流量、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长江流域水系图 沱 通 长 黄 河 黄 河 南京 黄 海 海 东 上海 武汉 宜宾 玉树 宜昌 二滩 东风 碧口 安康 三峡 葛洲坝 万安 东江 乌江渡 五强溪 风滩 柘溪 唐 丹江口 水电站 龚嘴 京 杭 运 河 流域 隔河岩 江 各拉丹 东峰 湖口 枝城 溪落渡 向家坝 宝珠寺 铜街子 天 河 大 河 金 沙 江 雅 砻 江 沱 渡 河 岷 江 嘉 陵 江 江 汉 江 赣 江 湘 乌 江 古 拉 山 长江源 产流过程 净雨:形成径流的那部分降雨。前期干旱的情况下,损失量最大,称为最大损失量IM 损失过程:植物截留,最终耗于蒸发 填洼,最终耗于蒸发和下渗 扣除了上述损失,剩余形成地面径流(地面净雨) 土壤中达到一定含水量后,一部分流入河槽,称为表层流(壤中流)由于划分困难,通常并入地面径流。 最后一部分形成地下水,地下径流,地下净雨 汇流 汇流过程 坡地汇流 坡面漫流、表层流=地面径流 坡地地下径流:潜水、深层地下水(基流) 河网汇流 河槽调蓄作用 涨水段 落水段 降雨 净雨 径流 t mm m3/s 损失 地下净雨 地面净雨 涨 落 地面 地下 Qm 径流运动特性(径流情势)的表示-- 流量:洪峰、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多年平均 径流量:总水量W=ΣQiΔti 径流深: R=W/F 单位:mm 径流模数:M=Q/F 单位:L/(s.km2) 径流系数:α=R/P1 单位:无量纲 我国河川径流分布 年平均284 100 800 200 干涸少水α0.1 过渡带α0.2~0.4 多水α0.4~0.6 丰水 α0.5 径流年内分配、年际变化 汛期连续最大4月占全年比例 K3 60~70% 70~80% K=10~20 飓风 云南龙吸水 新加坡气旋水柱 2013-8-31中午13时左右,珠海三灶附近海面现罕见龙卷风 2013-8-13松花江龙吸水 降雨观测 2段制,4段制,8段制 雨量器 虹吸式:灵敏度0.1mm 翻斗式 雷达观测 卫星观测 翻斗式雨量计 虹吸式雨量计 我国降水量时空分布 年降水量:十分湿润带,湿润带,半湿润带,半干旱带,干旱带 降水量年内分配:雨季占全年比例 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年份/最小年份 汛期雨带变化:旬降雨占4-9月比值最大 大暴雨分布 降水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 6-9月70%~80% K=3-6 3-6/4-7月50%~60% K=2~3 5-10月 K2 K8 K=3-4 汛期雨带变化 大暴雨分布 4-6月 7-8月 9-11 §4、下渗、地下水 包气带 土壤水 下渗 地下水 包气带、饱和带 不透水 饱和带,潜水 包气带 土层 土壤水 地下水 不透水 承压水 土壤水的形式 土壤分子 吸湿水 薄膜水 分子持水量 重力水 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 毛管上升水 土壤含水量以mm计 田间持水量:最大保持毛管悬着水量 饱和含水量:填满所有空隙的含水量 土壤水的分布: 毛管悬着水带 中间带 毛管上升水带 对径流分配影响很大 下渗 物理过程: 渗润阶段(最大分子持水量) 渗漏阶段(田间持水量) 渗透阶段(饱和含水量) 下渗率(下渗强度): 单位时间渗入土壤的水量f mm/min、mm/h 下渗能力:充分供水 下渗曲线和下渗累积曲线 f/F T f0 fc 0 渗漏阶段 渗透阶段 霍顿公式 下渗能力消退速率与剩余量成正比: 自然条件下 下渗率f与雨强i的关系 mm/h t i1 i3 i2 f0 fc 其他空间因素对下渗影响 降雨前初始土壤含水量(重要) 降雨空间不均匀—均化 地下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