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编】第3课 托物寄情课件.ppt
菊,清雅高洁,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的象征。正如陶渊明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历代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玷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 123 菊: 不屈不挠甘于寂寞凌霜自行高风亮节 * 123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上述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植物也被历代文人所表现呢? * 123 王冕(1287~1359)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画家经历 郑思肖(1241~1318)福州人。他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先历经家门之变,又目睹亡国之惨状,遂愤然隐居于寺观陋巷,自号所南,坐卧不北向,意在不忘赵宋。 * 123 王冕 《墨梅图》 赏 析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 梅花以其盛开于早春、冰肌玉骨的傲雪特征象征着古带文人所尊崇的高蹈远引、孤芳自赏的性格。 * 123 问题: 1、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2、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 123 1、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 2、梅花是一种通用图式,但是每位画家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 3、这幅画题为“墨梅”,表现诗人在元朝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里面的诗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此画意在述志,王冕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 123 墨兰图题诗 (元)郑思肖 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自主讨论: 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墨兰图》 (元)郑思肖 * 123 植物人格化 因为“土为番人夺”,他画的兰花经常露根不见土,有时画兰还题“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可见,他的兰花寄托了强烈的政治寓意,把花鸟画的托物寄情传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123 以诗配画,缘物抒情,深化题意,是郑思肖常用的手法。借兰花的自叙,表达自己超凡脱俗、清高自傲的襟怀。隶书印“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万古”,表示他的画不轻易送人,尤其是元朝官员,更是“头可断,兰不可得也”。他曾在一幅菊花图上题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表示自己不屈的爱国情怀。 * 123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 自题:“半生落魂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 欣赏以后你感觉作者想要以这幅作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 123 此画构图奇特,信笔挥洒;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作画不拘泥形似,以求得其神。正如他自己所说:“信手拈来自有神,不求形似求生韵”。 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成为了表现其主观情怀的一种手段。 自宋元以来,写意花鸟画就有一定的发展,但真正能够发挥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的,应该归功于徐渭,他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 * 123 《牡丹礁石图》 明 徐渭 《梅花图》 明 徐渭 * 123 此画的主题是大树和老人,荆棘杂草丛生。一棵枝干粗壮的参天大树,虽树叶尽脱,却显得气势非凡。在视觉上故意营造一种既苍劲又独立不移的稳定感。 流露出艺术家作为遗民的内心痛苦和抑郁,表达了对旧王室的怀念和敬意。 本幅画家题诗: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 《大树风号图 》 明 项圣谟 * 123 二、动物的人格化 在这一小节中主要讲述了哪一位画家及其作品呢? 八大山人(朱耷) 作品:《安晚贴》 * 123 1、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 人。一生经历坎坷,誓不与清王朝合作,借书 画以发泄内心激愤,将物象人格化、符号化, 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孤傲情怀; 2、其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书写似“哭”字,或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