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峡谷地区长距离小断面隧洞施工技术的研究
峡谷地区长距离小断面隧洞施工技术的研究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中小断面长距离引水隧洞布置越来越多,熟练掌握此类型隧洞开挖支护合理的施工方法及程序,为以后干好同类工程具有很高的借鉴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he layout of long-distance small-bore tunnels in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s more and more. To skillfully master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procedure of the tunnel excavation and supporting has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关键词:水利工程;长距离小断面隧洞;施工技术研究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long-distance small-bore tunnel;research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9-0133-02
0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中国内外已建成的10km以上的水工隧洞达90座,中国占11座。国内已建成长度5km以上的引水发电隧道20座。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中隧洞布置越来越多,有导流隧洞、引水隧洞、泄洪隧洞、尾水隧洞等。小断面长引水隧洞也将成为普遍现象,熟练掌握此类型隧洞开挖支护合理的施工方法及程序,为以后干好同类工程取得实际经验及经济效益将有积极意义。
1 项目概述
梭罗沟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由1#、2#、3#引水隧洞、施工支洞、连接隧洞、洞内沉沙池、溢流冲沙洞、调压井和压力管道等组成,其中1#洞长4749.172m,2#洞长1072.728m,3#洞长1579.261m,溢流冲沙洞长103m,连接隧洞长300m,压力管道450.5m,均为小断面隧洞,隧洞断面型式为马蹄形、圆形和城门型等,最大开挖断面14.86m2,最小开挖断面6.382m2。
工程岩体的主要特点是工程处在峡谷高海拔地区,隧洞距离长,工作面分散,隧洞断面小。隧洞地质情况复杂,穿过的地层有三叠系上统新都桥组、三叠系上统侏倭组、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岩性主要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局部分布有灰岩、白云岩。岩体呈厚至巨厚层状,地表出露岩体为弱风化。洞室所处岩体为微新岩体,节理裂隙微发育,地下水主要表现为基岩裂隙水,无区域性断裂通过。沿引水隧洞线路发育三条冲沟,隧洞埋深50-80m节理裂隙较发育,岩层条件较差,其中一条冲沟常年有流水。根据揭露情况看,溢流冲沙洞地质条件为强风化岩层,属Ⅴ类围岩;1#引水隧洞过流水冲沟段遇较大山体透水,属Ⅳ类围岩,1#引水隧洞其他洞段为Ⅱ、Ⅲ类围岩;2#引水隧洞为Ⅱ、Ⅲ类围岩;连接隧洞埋深较浅,基本属于Ⅳ、Ⅴ类围岩;压力管道为Ⅱ、Ⅲ类围岩。
工程施工需克服冬季运输困难,不良地质洞段开挖支护困难,地质条件好洞段爆破单耗高、进尺不理想,斜井断面小、坡度大、气腿钻气腿角度难以满足斜井坡度等技术难题。
2 技术研究难点
①运输困难;②断面小,爆破效果差;③隧洞长,通风困难;④洞内山体大透水施工难度大。
3 技术方案研究及实施
3.1 施工道路布置
3#施工支洞便道纵坡大,冬季施工车辆因积雪无法通行,采取洞口段设置溜筒,山体平缓处设置集渣平台,弃渣通过溜筒进入集渣平台,二次转运到渣场。4、5、6、7#施工支洞通过索吊解决运输问题。
由于引水隧洞距离长,布置了7条施工支洞,4#、5#施工支洞口布置长跨400m的8t缆索吊用于洞挖出渣、材料运输等;本工程属于高海拔地区,冬季温度地,历时长,3#支洞施工道路纵坡大,道路结冰出渣困难,施工便道起点附近边坡上选择平坦部位作为集料渣场,从洞口设溜筒到集料渣场,出渣通过溜筒溜到集料渣场,二次转运到弃渣场,解决冬季出渣问题。
3.2 隧洞开挖
由于隧洞断面小,采用直眼掏槽,周边光面爆破。遇到十分完整,少节理岩层的洞段,采用潜孔钻(钻头直径120mm)造深空孔,改变爆破掏槽方式,减少每循环造孔量,降低爆破单耗,改进爆破效果。同时潜孔钻造孔同时还可以起到超前勘探作用。
斜井直径3.2m,坡度60度,采取上山法和下山法爆破开挖,由于断面小,采用小导洞开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