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论文_1
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论文
篇一:从《兰亭序》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从《兰亭序》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延边大学 (11级 物理系 2114011641) 从《兰亭序》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摘要 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它不仅深得我国历代广大人民的喜爱和相传,而且早已远涉重洋、为世界人民所赞赏和相传。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是灿烂辉煌。历朝历代都出现了杰出的书法大师,他们的作品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究其艺术价值,就在于这些作品都是他们的个性创作,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这些风格的产生,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创作审美取向,如人们常说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而这些书法大师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书圣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那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作品到底有怎样的艺术风格呢?本文主要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浅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发表我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 书法 艺术 中华文化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风格 正文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会稽内史。师从卫夫人、张芝等人,博采众长,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公元353年的一个春天,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2人,来到茂林修竹掩映中的兰亭,进行“临水洗涤”的修禊之礼。这是一个温暖的日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文人雅士围坐在曲水旁边,面对良辰美景,饮酒赋诗,尽兴抒怀,不亦乐乎!后成诗三十七首,编为一卷,众人提议,让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借助酒意,“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美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一气呵成,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兰亭集序》,后《兰亭集序》被酷爱书法的唐太宗所收藏,在他死后,《兰亭集序》真迹殉葬昭陵,长埋唐王墓中。今日所见《兰亭集序》皆为后人模仿版本,其中以神龙本(唐冯承素模)最接近真迹,它几乎保留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的风格。下面我主要从《兰亭集序》的技法方面谈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从大的方面来说《兰亭集序》的技法肇乎本性 《兰亭集序》通篇笔调清爽流畅,浑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洒脱的晋韵风味。在兴逸神飞之际,可谓心手两忘。笔法如轻重疾徐,抑扬顿挫,使转方圆,刚柔内外,一一尽收笔底。每笔每字,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或断或连,总是变化无穷。即便是泛泛浏览时,也会感受到王羲之用笔的意随心到,笔随势生,曲尽其美,满纸生 辉的气象,让人从静止的字形中看出其活泼飞舞的动势来。若凝神以观赏,更能领略它意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从小的方面来说,《兰亭集序》肇乎本性的技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笔画上看,笔笔精到 《兰亭集序》的用笔,无一懈笔,特别是在起收笔上,王羲之非常注重,几乎每个点画的起笔、收笔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让人无懈可击。这样精到的用笔,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王羲之笔法娴熟之极的不经意流露。它的起笔以露锋和一拓直下为主,轻松自如,一任自然, 这也是《兰亭集序》的显著特征。 略举几例,如左图,来体味一下王羲之起笔的气象万千,如:“清” 字,左部的“水”字旁,第一点用露锋,然后出锋,第二、三点则连 笔而成,避免了三点的叠加,起笔时虽仍用露锋,但形态完全有别于 下面“流”字的三点水,统一中又有变化。。右边的“青”部,第一 横画起笔向右露锋入纸,第二横画则是一拓直下,第三横画承上起笔, 也有露锋,但三横各具姿态,绝无雷同。王羲之收笔也很有特点,大 多数笔画的收笔都用牵丝与下一笔画呼应,如“茂林修竹”的“茂” 字“列坐其次”的“坐”字等。有时也偶用回锋收笔,如上面的“清” 字,右部第三横画即体现了收笔的变化。 王羲之行笔时提按也很明显。字内的提按主要表现在点画的对比 上,尤其是尖峰所表现出来的牵丝与映带,提按翻折,随意所适。而 字间的提按对比则表现为字与字之间的肥瘦轻重变化,如修改字之后 在原字上重重的涂抹,与其他字组合在一起,更是体现了字与字之间 的粗细有致。 二、从字形结构上看,字字别意 初看《兰亭集序》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平正的。但仔细观察偏 旁之间的组合与点画之间的穿插,便会发现其结构的巧妙。王羲之在 《书论》中曾论述到:“为一字,数体具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这一思想在《兰亭集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二十个“之”字,即是鲜明的例子,他们的姿态各不相同,或平稳舒展,或藏锋收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