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伦理学

1、人伦关系原理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人有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是天下最通畅的达道,是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是通向天下相亲,人类和谐的阳关大道--人道。 “礼”是中国文化人伦秩序与人伦伦理的最集中的体现和概括。 周礼: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曹操曾于《短歌行》中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赞扬他的忠诚与认真。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西周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 两汉时期(西汉) 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大一统的封建礼教 宋明时期:新儒学(宋明理学) 绝对的“天理” 上述对“礼”的四次转化,从伦理思想的层面上说,其所包含的民族性因素主要有三个: 1、五伦设计 五种人伦关系 2、整体主义 3、伦理政治 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强调政治的道德价值和伦理机制。 2、道德主体品格要求 人道:人道是褒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以人性的眼光研究人的状况、特点、前途和利益之道,是人道主义的基石。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人道”与“天道”、“地道”相关联。“春秋时人道主义固以发达”?。子产曾提出:“天道远,人道迩。” 核心是“仁” 主要内涵: 1、人伦决定性格 为人之道 2、仁、义、礼、智的价值体系 待人之道 3、德性主义 治人之道 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三方面内容构成:人伦关系原理,道德主体品格要求,人性的认同。概括地说,就是人伦、人道、人性。“礼”的法则,“仁”的原理,修养的精神,构成中国伦理体系的基本结构要素。 1、“礼”是中国文化人伦与人伦原理最集中的体现和概括,可以说,中国伦理的秩序就是“礼”的秩序。中国伦理思想体系的建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礼”的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历史上“礼”的四次转化,其所包含的民族性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五伦设计、整体主义、伦理政治。 2、人性论是中国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础。中国人性思想有以下特点: ①强调人禽之分,突显人的尊严。 ②人格均等,人人可圣。 ③修身养性,向内探求。 3、人性的认同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 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中国的人性思想的特点: 1、强调人兽之分,突显人的尊严 2、人格均等,人人可圣 3、修身养性,向内探求 起中国伦理学,一帮人都会想到“三纲五常”。其内容如下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君主应该成为臣下的表率,父亲应该成为儿子的表率,丈夫应该成为妻子的表率,身处某种位置,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正人先正己,三纲非但不是奴役压迫,反而是对上位者的约束,三纲并非是为臣、子、妻定的,而是给君、父、夫定的! 三纲: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即夫妻要和顺。 《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五常:至于五常,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万物而成仁,秋刚正利收而为义,礼是形式,智为思想,信是保证,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