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 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全域空间管制 14、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将市域空间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实现两线三区的全域空间管制。 15、永久性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原则上不超过市域面积的20%。 16、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 17、加强城乡统筹,把握好新市镇、特色小镇、小城镇三种形态的新型城镇建设。 缓解交通拥堵 18、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 19、大幅增加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里程。 20、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 21、建立停车资源登记制度和信息更新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停车位使用效率。 22、积极引导共享自行车、网约车、分时租赁等新兴交通模式健康发展。 提升环境品质 23、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 24、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到2035年提高到17平方米。到2020年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到2035年达到95%。 25、中心城区建设两道一网(绿道系统、通风廊道系统、蓝网系统)。 26、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205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 27、增加共有产权住房与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 28、研究扩大租赁住房赋权,公共租赁住房向非京籍人口放开。 29、未来五年新供应各类住房150万套以上。其中,产权类住房约占70%,租赁类约30%。产权类住房中,商品住房约占70%,保障性住房约占30%。商品住房中,共有产权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约占70%。共有产权住房中,70%面向本市户籍人口,30%面向非京籍人口。 30、到2020年全市城乡职住用地比例由2015年的1:1.3调整为1:1.5以上,到2035年调整为1:2以上。 31、优化就业岗位分布,缩短通勤时间,创新职住对接机制,推进职住平衡发展。 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 32、深入推进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贯制办学。 33、做到各区都有高等院校和三甲医院。 34、一刻钟社区服务圈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2035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35、2020年城区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千兆比特/秒(Gbps),移动通信实现4g网络全覆盖,成为5G首批试点商用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6、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两大重点区域的整体保护。 37、推进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整体保护利用。 38、老城原则上不再拓宽道路,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 39、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