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绪论-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妇科学绪论-医学课件.ppt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熟悉十大历史时期, 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 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 参考: 《中国医学通史》 * 10个历史时期 一、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 三、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脉学与胚胎学发展 五、隋唐五代时期——趋向专科化 六、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 七、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 八、明代——肾主生殖理论深化 九、清代、民国时期 十、现代 * 一、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 甲骨文中有“疾育”(妇产科病) “坼剖而产”(剖腹产)——《史记》 “妇孕不育”,“妇三岁不孕” —— 《周易》 “种子”和避孕的药物——《诗经》、《山海经》 原始的优生观点——《列女传》的“胎教” 《曲礼》“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 出现了妇科医生“带下医” 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黄帝内经》:基础理论(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法、治则);临床病证(经闭、崩、带下、死胎、胎病、产后大出血、产后发热、癥瘕、不孕);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 * 三、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 最早的妇产科病案(秦) 《难经》创命门学说及冲任督带理论 《神农本草经》所收365种药物中指明治疗妇产科病有88种,并在紫石英条首见“子宫”之名。 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设妇科专篇,奠定妇科治疗学基础,有经、带、胎、产、杂病分类与辨证论治,并开创了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华佗:实施针刺与药物堕胎 *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脉学与胚胎学发展 晋《脉经》首见“月经”之名和特殊月经(居经、避年、激经),记载妊娠脉、临产脉 妊娠各期保健要点 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晚婚优育 南齐《褚氏遗书》 :“合男子必当其年……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则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 * 五、隋唐五代时期——趋向专科化 隋 ·《诸病源候论》为病理学巨著,其中37- 44卷共8卷是论述妇产科病证的,包括经、带、 胎、产、杂病共283种证候。 唐 ·《经效产宝》 是现存产科最完备者。 唐 ·《备急千金要方》列“妇人方”为卷首,为“崇本之义”。 * 六、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分科:设置产科和产科教授;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内容全面、系统,是妇产科史上的划时代著作。总结了南宋以前40多种医籍,附以家传验方和自己经验而成。 产科专著众多,记载对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 标志着中医妇科学已经形成 * 七、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 金元四大家对妇产科的观点: 刘完素——泻火通经,带下病从湿热论治 提出妇女不同生理阶段分别重视肾肝脾的学术观点。 张子和——善用“汗、吐、下”逐痰以通经,器械牵引助产方法。 李 杲——升阳止血,除湿止带;滋阴固气止崩。 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首次描述子宫形态、真假阴阳人; 提出痰湿致经、带、不孕机理; 提出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 * 八、明代——肾主生殖理论深化 妇科学术发展,专著较多: 薛己《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 万全《广嗣纪要》 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 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理论最全面,妇科病完备。 对命门学说的发挥: 赵献可《医贯》描述命门“水火” 张介宾《类经》 李时珍对月经和奇经的认识 * 九、清代、民国时期 清代:妇产科专著:傅山《傅青主女科》影响最大 萧赓六《女科经纶》 亟斋居士《达生篇》 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 教科书: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民国:中西医汇通学派: 唐容川《血证论》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开创近代中医教育新局面,创办中医专科学校。 * 十、现代 中医教育——全国先后创办26所中医院校 理论研究——大量古籍整理出版;妇科“肾主生殖”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发挥 诊治技术——辨病与辨证结合,提高疗效,探究机理 多学科研究中医——提出“中医是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