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溪师范学院2018年专升本招生简章
玉溪师范学院2018 年“专升本”招生简章
为进一步贯彻云南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2018 年我校继续面向全省高等专科学校招收优秀应届专科
毕业生。相关要求按照《云南省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收应届专科毕业生
升学统一招生考试试行办法》规定执行。
一、学校概况:
玉溪师范学院坐落于滇中著名的“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聂耳的故
乡玉溪市。学校秉承“至真至善 致美致用”的校训精神,根植玉溪、情系师范、
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为玉溪和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
先进单位”“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11 年获
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玉溪师范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78 年经云南省批准成立玉溪
师范专科班,1983 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玉溪师范专科学校。1992
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 年经教育部批
准,在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溪师范学校、玉溪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教育资
源)合并的基础上建立玉溪师范学院。2007 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
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成绩。
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有省级高校一流学科1 个(美术学),省级
二类重点学科3 个(环境化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培
育学科1 个(数学),省级硕士授权点建设学科3 个(美术学、体育学、化学),
初步形成了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发展的趋势。
学校建有3 个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
术传习实验中心”被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授予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
护工作站”称号。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4 个,玉溪市重点实验室3 个,省级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建有校级科研单位8 个: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
文化传习馆、濒危语言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玉
溪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玉溪高原湖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污染控制与生态
修复研究中心、滇中分析测试中心。
学校占地面积728914.5 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1777 万元,
图书馆有纸质藏书98.94 万册,纸质期刊805 种,专业数据库29 个,其中,电子图
书85.83 万册,电子期刊1.4 万余种。学校现有14 个二级学院、8 个研究机构、
4 个教辅机构。有全日制在校学生数为12830 人。有教职工880 人,其中专任教
师644 人(正高级职称57 人,副高级职称171 人,博士63 人,在读博士19 人,
硕士411 人,省级教学名师5 人,“云岭文化名家”1 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
技术带头人1 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 人,市级学术带头
人14 人)。
学校目前有招生本科专业47 个,其中,美术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泰语、
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艺术设计是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学校有省级教
学团队5 个,省级精品课程8 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 门,省级法学专业应
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
中心2 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 个。
“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内外科研项目566 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18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 项,国家艺术基金4 项,省部级项目94
项,地厅级项目295 项,横向项目145 项。教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或编辑出版教
材等336 部,发表论文3300 余篇,其中核心刊物发表1200 余篇,被SCI、EI、
ISTP 等收录380 余篇。共有72 项学术研究成果获省、市有关部门奖励。学校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和《玉溪师范学院报》2 个公开刊物。2017 年,学校先后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玉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创建玉溪互联网大学,与玉
溪市合作创办玉溪文创学院,与新华网联合创办创客学院。
学校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开展科研和文化传承。利用多民族融合的滇中核心
区域和聂耳故乡的优势,依托“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实验中心”和美
术学、体育学、音乐学等学科,有效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提
升,形成科研的优势聚集和创新发展,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课程体系,
培养了一批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