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陪读失聪儿子,“同桌妈妈”16载无声母爱感动国内.docVIP

辞职陪读失聪儿子,“同桌妈妈”16载无声母爱感动国内.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辞职陪读失聪儿子,“同桌妈妈”16载无声母爱感动中国   一场高烧让爱子坠入无声世界,“疯狂妈妈”辞职和儿子做“同桌” 陶艳波一家接受颁奖   陶艳波与丈夫杨德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被分配到秦皇岛工作。1992年,她生下了儿子,并给儿子取名乃彬,儿子的诞生也承载着陶艳波和丈夫对于美好生活最完美的向往。   1993年,陶艳波和丈夫带着八个月大的儿子回老家齐齐哈尔探亲时,儿子经历了一场高烧,高烧过后,陶艳波发现,无论在儿子周围怎么拍手,他都没有反应,夫妻俩连夜带孩子去了医院。没想到,儿子被一场高烧变成了重度神经性耳聋。   为了给儿子治病,陶艳波和丈夫跑遍了全国各地十几家知名大医院,但诊断结果都是:你们的孩子耳神经已经坏死!   “快教孩子学唇语吧,孩子的最佳语言期为0-7岁,再这样跑来跑去就把他耽误了。”北京一位好心的医生一语惊醒梦中人。那位医生告诉陶艳波,北京一家聋儿康复机构提供专门针对聋儿父母的培训。   学唇语几乎成了陶艳波唯一的希望,在众人的不解和惋惜声中,她毅然辞去铁路疗养院的正式工作。辞职的当天晚上,从不写日记的陶艳波在笔记本的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一句话:“教育乃彬是我终生的职责。”   在北京那家聋儿康复中心的几十名学员里,只有陶艳波一个人是聋儿家长,其余都是各地特教学校的老师。陶艳波每天上课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一个月的突击训练便掌握了唇语的基本要领。   回到家里,陶艳波把要教孩子说的话分别写在儿子的手上和卡片上,然后她坐在小板凳上,让乃彬坐在高一点的凳子上,母子俩的口唇保持在同一高度,她把儿子的一只小手放在她的脖子下面,以便感受她说话的时候声带是如何震动的,再让儿子看着她的口唇是怎样发音的。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虽然陶艳波每天对儿子说的话很多,可每天的希望却总是变成失望,陶艳波没有放弃,她相信只要坚持,总有铁树开花的那一天。   痴心人,天不负。陶艳波的执着和坚韧终于换来了奇迹的出现――   小乃彬4岁生日那天,看着生日蛋糕旁黄灿灿的香蕉,他伸手想摸摸,却怎么也够不到,一瞬间,他突然鬼使神差地回头,望着陶艳波喊了一声“妈妈”。   为这一声呼唤苦苦等待了三年的陶艳波一下子愣住了。回过神后,她大声叫着在厨房忙碌的丈夫:“孩子他爸,你快来听啊,我们的儿子会喊‘妈妈’了!”从那以后,陶艳波更加耐心地教儿子唇语,小乃彬进步迅速。   转眼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陶艳波做出一个决定,带小乃彬回老家齐齐哈尔上学,她准备做一个“陪读妈妈”,让孩子去正规学校读书。当时很多亲戚觉得陶艳波疯了,陶艳波却坚持认为聋哑学校没有语言交流环境,如果儿子到了那里学说话就更难了。   陶艳波带着儿子去学校报名,尽管她认为儿子能够说话,但面对一个没有听力,语言表达含混不清的孩子,校长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眼看时间已近9月初,适龄儿童都已入学,事情才终于出现了转机。有一次,陶艳波带着儿子去学校说情,虽然小乃彬听不到校长在说什么,但他看懂了校长的表情,便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一幅家乡公园的宝塔,用含混的发音对校长说:“学校里你最大,如果你让我读书我就有学上,不然我就永远没机会读书了。”   儿子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这番话,让陶艳波大吃一惊。校长被小乃彬的求学欲望打动,终于答应了母子的请求。不过,校长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孩子耳朵听不见,咋听课呢?   校长的疑问也是陶艳波的心病,那天晚上,她一宿没睡,思来想去,终于打定了主意。第二天早上,她带着儿子来到学校,恳求校长同意自己跟孩子一起上学,自己来当孩子的“耳朵”,校长同意了陶艳波的请求。   课堂上,杨乃彬被安排坐在第一排,为了不挡住后面的学生,陶艳波从家里拿来一个15厘米高的小板凳,坐在儿子旁边当他的同桌。陶艳波上课时特别忙,一边时时“掐”儿子,让他别走神;一边忙着记笔记,把老师讲的东西尽量多地记下来,为的是回家讲给儿子听。   让陶艳波欣慰的是,自己的功夫没白费,儿子学习特别刻苦,成绩出人意料的优异,每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   母子相伴津门苦读6年,   儿子升入大学让她欣喜若狂   2005年,杨乃彬小学毕业时,成绩已在班上名列前茅。为了让儿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了离丈夫工作的北戴河近一些,陶艳波带着孩子来到天津上初中。   然而,初中开学后的第一节英语课还没上完,陶艳波就低下头抹起了眼泪。原因就是这里的老师采用了全英语教学,陶艳波上大学时没学过英语,老师的讲课内容她一个词都听不懂!   陶艳波心急如焚,向英语老师请教她该怎么办,老师建议她买个录音笔,把课堂内容全部录进去,每天下晚自习回家后,再一句一句听录音讲给儿子听。陶艳波按老师的建议去做了,母子俩晚上听录音学英语,每晚都要学到一两点钟。   2008年7月,杨乃彬被天津重点高中民族中学录取,

文档评论(0)

小屁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