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尼勒克地震断层和最大位移.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20卷 第 4期 内 陆 地 震 V01.20 No.4 2006年 12月 INIAND EARTHQUAKE Dec. 2006 文章编号:1001.8956(2006)04-0296.09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1812年尼勒克地震断层及最大位移 尹光华,蒋靖祥,裴宏达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地震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通过野外考察和地貌变形测量等手段 ,研究了尼勒克 1812年8级地震的地震断层的平面分组 特点、活动性质、分段特征 ,讨论了地震滑塌构造、地震断层与重力滑坡的区别 ,分析了线性滑坡后壁 与地震断层的潜在关系。在正确区分地震断层和滑坡后壁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震断层的最大位移。 该形变带从吉仁台延伸到乔尔马以东,东西总长 124km,南北最宽处约28krn,地震断层断续展布 97km,最大垂直错距为 15m,水平位移为4m。 关键词:尼勒克地震;地震断层;最大位移;喀什河断裂 新疆伊犁地区1812年3月8日发生的尼勒克地震Lllj在袁大化著 新《疆图志山脉志五》和 徐松著 《西域水道记》卷四中曾有较多的记载,这次地震造成了大量人、畜死亡,地表破坏相当 严重 J。作者在收集、分析与研究了有关地质构造背景资料后多次到震区开展野外考察,重点 对震中区破坏、发震构造喀什河断裂带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_l3 。历史文献只记载了 震区西端胡吉尔台一带的震害情况。我们在野外考察中自西向东追索,发现尼勒克县寨 口沟 以东的地表破坏现象更为严重,并沿喀什河断裂成带状展布,规模大,分布集中。从地震陡坎 和地震滑坡后壁剥蚀风化程度、植被生长情况以及滑坡的坡角度大小分析 5【-6],判定这些破坏 主要是 1812年大地震的产物。对伊犁盆地 1:20000航片重新详细解译研究[7-8J,野外进行验 证和补充考察[.9q0l确定尼勒克地震的形变带总长度为124km,最宽处约28km,其中地震断层 断续展布97km。对破坏的类型进行分类,总结了这次地震地表断层的基本特征。 1 地震断层的3种走向和4种性质 地震断层是震源构造破裂在地表的直接反映。1812年尼勒克地震产生的地震断层超过 百处,近年据航片新发现和验证的地震断层 27处,累计长度超过 70km。地震断层与近东西 向的喀什河断裂走向一致,沿断裂两侧密集成带展布,与其他地表破坏现象一起伴生,构成一 个断续延伸的地震断层带。按单条断层及构造裂缝的平面走向大致可分为3组: 1)近东西向的断层规模最大,主要分布在喀什河北岸,由一组断续分布的逆断层和正断 层组成。单条长度一般在百米以上,有些断续延长达 1~3.8km。这组断层在平面上呈右旋 压扭性雁状斜列,位移明显,端部往往出现拐弯和雁列张裂缝。 2)近南北一北北东向的断层规模较小,长度一般在 500m 以下,多为西盘下降的右旋正 收稿 日期:2006—06-26;修回日期:2006—09—07. 课题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62002)、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104003,105042)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尹光华,男,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地震局监测中心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地质灾害和地球动力学研究 维普资讯 4期 尹光华等:1812年尼勒克地震断层及最大位移 297 断层,垂直位移在数十厘米至数米。分布在东起孟克德沟,西至巴勒尕依铁沟之间,走向在 0o--20。之间。这组断层常组成地堑构造,也往往与近东西向断层组成肘状或箱状构造,滑坡 体沿其下滑,滑移高度可达数十米,滑移距离可有上百米。 3)北北西向的断层走向在 330。--345。之间,为规模不大的正断层和张裂缝。分布在整个 地震形变带内,常与地震鼓包和垄脊相间出现。断层三角面十分清晰,巴勒尕依铁沟东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