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

常见的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 平阳2015.06 前言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为了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11年对《指南》进行修订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命名和定义 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很多人认识有误区,认为无所谓。实际肝脏是一个强大脂肪贮存库,它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引起人们对脂肪性肝病高度重视和重新认识。 2002年,美国肝病学会召开了脂肪性肝病的命名研讨会,根据组织学命名,将脂肪性肝病(FLD)分为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根据病因命名,将其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 性脂肪肝病(NAFLD)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命名和定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药物、病毒、减重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所引起肝脂肪变,但是由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导致的脂肪肝已占多数。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定义为: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即: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 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 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NASH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背景:国际指南 美国指南:2012年2月22日(AASLD)(ACG)(AGA)《Hepatology》2012,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指南: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4 Jul;48(6):467-73. ) 日本指南:2015年2月日本胃肠病学会(JSGE)  NAFL\NASH 背景:中国脂肪肝纪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一些有关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报导和动物实验研究,但它真正引起我国医学界普遍关注是在2000年之后。 2001年,起草了《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 2002年,全国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组修改《诊断标准》草案; 2003年《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正式制定; 2005年,第二届全国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专题学术研讨会召开; 2006年,中华肝病学会和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010年,中华肝病学会和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修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014年6月,中华医学会第三届肝病与代谢学术会召开; 2015年6月26~6月27日,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肝病与代谢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 《指南》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将推荐意见的证据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其中,Ⅰ级证据最可靠,但《指南》中推荐治疗所具备的Ⅰ级证据很少,大多数是Ⅱ级证据,还有一部分是Ⅲ级证据。 I 随机对照试验 II一1 非随机对照试验 II一2 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II一3 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实验 III 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 《指南》说明 新《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编写专家 顾问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曾民德);北京大学医学部微生物学系(庄辉);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杨文英);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王泰龄) 写作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范建高);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贾继东);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肝病中心(陈力元);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厉有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炳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陆伦根);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病科(施军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沈薇);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牛俊奇);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赵彩彦);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徐有青);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高鑫);广州市第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