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及预防的措施.docVIP

大型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及预防的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型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及预防的措施

大型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及预防的措施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地下室也成为人们也是人们节约用地、充分利用资源的重要部分。然而近年来建造的住宅楼地下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渗漏水的问题,影响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甚至有的因地下室积水而被迫放弃使用,造成浪费。本文就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了某具体的实例工程,详细分析了渗漏水的原因,以及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为类似问题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不断建成,地下车库、地下用房等也随之增多。然而由于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地下室渗漏问题相当普遍,成为质量通病之一,地下室渗漏不仅会降低其使用耐久性,影响正常使用,更甚者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地下室渗漏水问题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预防和控制地下室渗漏水的问题,要深入了解工程地质资料,研究地下水存在形态与分布状况,解决好岩土介质地下水的渗流规律,并正确设计防水方案和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从而解决地下室渗漏水的质量问题。   2 工程概况   某大型地下室工程。对发生的大量开裂(底板)和严重渗漏水现象深为震惊。据介绍,底板裂缝宽度为0.3~1.5mm,且大部分贯通。经过核算,这一工程事故主要由主体结构设计不当引起的。   探索未知、解决施工现场实际问题是工程师的责任与使命。在事故分析中,一般按照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治理方法的步骤进行。对于渗漏水的危害,目前缺乏有效的检测设备和手段,主要靠技术人员的知识、阅历和实践经验。分析与综合是基本的思维模式,要倡导“辩证思维、求实创新”。应该看到在建筑防水行业中,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具有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较少,因此不少工程事故的处理存在许多不足。   笔者认为,对于大型地下室工程的事故分析,只有把结构安全与防止渗漏,设计与施工两方面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把原因分析清楚,提出的整改措施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现将该事故调查报告中主要内容披录于后,供大家参考。   3 重点渗漏水部位与原因分析   笔者在研究多个大型地下工程建筑经验后认为,在地下工程设计中,必须把结构与防水、刚性防水材料与柔性防水材料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防水系统的整体技术措施统一考量,才能确保“结构安全、防水可靠”的质量效果。   结合本工程案例,在分析渗漏水原因之前,首先应研讨地下室结构选型,计算方法与施工详图(包括建施与结施)是否科学、合理,能否保证“结构安全”的功能目标;其次,是在上述基础上,研讨防水构造中各构造层次之间的相互适应性,既要做到包容、互补,又要减少它们之间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不得渗漏”的质量要求。   如何分析工程事故,找出其中真实的并且符合客观规律的原因,是有关各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的建筑师、工程师们应具备的素质,而从工程事故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也是大家共同期盼的。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笔者借用“两图两表”,来分析事故发生的过程,推断开裂与渗漏水的原因,具有“简明、直观、快捷”的效果。   表1 重点渗漏水部位与原因分析   注:读者今后可对照上表内容,施行“隐患追究与责任倒查”的方法,可少犯或不犯类似的失误。   1)外墙与底板交汇处。各种荷载交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同时,此部位钢筋密集,外包卷材固定、密封不严等,都是不利因素。   2)柱网跨中底板部位。底板厚度应通过强度、刚度与裂缝宽度的验算。另外,为使底板不受地基反力,又能约束地基周围的土,在底板下部宜设置滑动层,且可调整结构差异沉降值。   3)柱基底部。独立柱基倒柱帽应按规定采取增强措施,即底板上部钢筋在独立柱基范围内拉通,下部钢筋在柱子基边按搭接长度深入至柱基内,柱基下部钢筋在柱基边上弯并锚入底板内。   表2 底板开裂、渗漏水形成与发展过程   4 结论与思考   4.1 提高防水工程设计质量是当务之急   地下工程设防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而提高设计质量,在地下工程中尤为重要;其中主体结构的强度、刚度、抗裂性和不均匀沉降的计算,应充分考虑地基土、地下水以及不同荷载阶段(含施工过程)的实际变化情况。在临近江、河、湖、海地区,因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源丰沛与水压较大,更应从严掌握。另外,“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变形缝、后浇带、施工缝以及各类桩、锚设施等易发生渗漏的部位,更应采取可靠设防与密封措施,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从而显示防水工程设计的综合效应。坚决克服目前实际存在的设防标准偏低、设计滞后和简单化的倾向,避免设计与施工脱节,以及“照抄规范套标图,建筑、结构两分家;防水设计几道线,出了问题奈何谁”的被动局面。   从各地调查得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