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北地区无公害芦笋栽培的措施
浙北地区无公害芦笋栽培的措施
摘要:文章以浙北地区无公害芦笋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关键词:优化栽培模式;管理;搭架
近年来浙北地区引进示范种植芦笋250多hm2,产品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每667 m2产量1000~1400kg,收入6000~8000元,调整了当地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1优化栽培模式
1.1设施大棚避雨栽培
茎枯病是芦笋最重要的病害,能至芦笋毁灭。其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菌,主要发生在芦笋茎枝上。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株在大田中越冬,次年春季散发分生孢子,20~30℃为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霉雨季节最易发病和蔓延。通过避雨栽培能杜绝水传播渠道。
1.2 垄式栽培
采用垄式栽培防止田间积水,一般6m作145cm宽垄4条,垄间开好25cm深操作沟(兼排水沟),移栽时将苗栽在垄面中间,株距30~35cm。
1.3 微滴灌系统
芦笋田间要有良好的排灌系统,做到旱能灌溉,涝能排。其中,微滴灌系统,就能使水份(肥水)在土壤中均匀扩散,减少蒸发和渗漏,解决传统灌溉形成高湿环境,造成病害高发和肥水流失。
2 播前准备
2.1 选择品种及用量
一般以杂交一代种, “格兰特”、“308”等F1代品种。其特性抗病性强、高产、笋粗、品质佳,芦笋在30℃气温下长到33cm不散头,第3年就有大量产量产出。每亩田种植密度(株行距=30cm150cm)1500株左右,需种子量一般在38g(2000颗) 左右。
2.2 种子处理
首先将种子放在清水淘洗,捞去漂浮的劣质种子。然后用40~50℃的温水浸泡,并反复揉搓,去除种子表面的蜡质层,然后在25~30℃温水中浸泡。一般浸泡3d左右,每天早晚各换1次温水。浸种后,捞出种子沥干,用多层湿布包裹放于25~30℃的环境中保湿催芽,待部分种子胚根露白时(约3~7d)即可播种。夏、秋季可不必催芽即可播种。
2.3 播种
播种前1~2d先把预先装好的营养钵中营养土用水浇透后用薄膜盖严实,让营养土充分湿润。播种当天揭去薄膜,在钵中央用小棒子扦1cm深的小穴,播种时就将种子播种于该小穴里,播种后钵中盖上1cm厚的营养土,并播种后第2d再次盖上薄膜(夏季育苗的在薄膜上铺上草莲或稻草),搭好小拱棚,拱棚上盖上遮阳网或草莲降温、防大雨冲刷。
2.4 苗期管理
2.4.1温度:播种后至出苗,钵中土温不得超过30℃,出苗后小拱棚温度撑握在20~28℃左右。
2.4.2湿度:前期湿,齐苗后以干干湿湿。10cm高后开始以干为主。
2.4.3薄膜及小拱棚上遮阳物管理:待出苗20%时开始揭去薄膜上的草莲或稻草,30%~40%时揭去薄膜。小拱棚上遮阳物 主要用来调节温度和防止雨冲刷。温度高时遮阳遮厚一些,低时稍遮薄一些。下大雨时不管怎样,都要遮上遮阳物防止雨冲刷损苗。后期温度正常时逐步减少遮阳物,以达到炼苗培育壮苗。
2.4.4苗期用药:前期5~7d,中后期10~15d 各浇施1次加有600倍芦笋青的淡水肥,带药施肥,壮苗防病。
2.5 栽培地处理
芦笋生长适宜土层深厚、疏松,富有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灌良好、pH6-8的沙壤土。但是浙北地区土壤均为壤性且粘性较重。为达到芦笋生长要求,我们采用纤维较重的有机质(蘑菇菌渣)作土壤改良剂。通过使用使粘性较重的土壤得到明显改善。
一般在移栽前每亩蘑菇菌渣2000kg,深翻入土。随后平整土地,开好定植沟,沟距145cm。栽植沟开成宽40cm,深30~40cm。(15%×3)进口三元复合肥50kg与土拌和施于沟中,上面再盖1层厚土,然后就可定植。
3 强化田间管理
3.1 定植
一般在4~5株小笋时,就可定植。定植时选健壮苗分级定植于沟内,株距30~35cm。将移栽植株均匀伸展土面,稍盖土压实,让根土密贴,接着用1000kg清水粪掺40%芦笋青0.2kg,洒浇于定植沟中,再盖上5~6cm松土,畦呈龟背形即可。定植时应注意将苗株地下茎上着生鳞芽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定向排列栽植,以利嫩茎集中在畦中央生长,分布均匀,提高笋质量和产量。
3.2 肥水管理
芦笋属多年生作物,种植年限和管理水平不同,产量间差异很大。因此要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等,参照芦笋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综合考虑,以达到合理施肥,保证质量提高产量的目的。成龄笋田一般每667m2产1000kg以上,每667m2施N27.2kg,P17.5kg,K23.75kg。根据芦笋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全年重点3次基肥:第1次春笋肥,春季采笋前施入,可每667m2施堆制发酵农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