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报告-精品·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 小学教研室 高萍 《指导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开放式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报告》 一、我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数学的探索强调认识数学的过程,强调数学化的过程。所谓数学化就是指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 开放式 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的学习,即学习不仅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课外包括往上学习来进行。 从狭义上可以从学校课堂教学来说,从教学的题材来看,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从课堂师生关系来说,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汲取养料。 教师的表现是: (1)有的老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缺乏创新性,不会创设开放性的情境。 (2)有的老师找不准教学情境与本节课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3)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时,不能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4)有的教师所创设的操作情境指令性过强,使操作流于形式。 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教师不明确什么是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设计。 2.教师把握不住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宗旨。 3.教师把握不住知识的本质特征。 二、我做了什么 (一)做好培训,为教师架起理念与实践的桥梁 我们的共识: 教师不但是教材的研究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 教师不但是教学中平等参与的合作者,更是巧妙点拨、适时指导的引导者。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培训: 1.开展数学课标的解读活动,整体把握数学课改的方向 两本书 《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数学课程改革的三个基本思想和四个总体目标 使教师明确数学课改的方向,对数学学科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宏观把握数学教学的目标。 2.进行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专题讲座,明确具体的实施办法 “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三个宗旨”; “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案应解决好的三个问题”; “ 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五个切入点” “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五步思考程序”等四个操作层面上的框架 第一个层面:设计的宗旨 (1)从学生的需求点和发展点出发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掌握知识 (3)使学生的认识在实践中升华、提高 第二个层面: 解决好参与的三个问题: (1)学生愿不愿意参与的问题 (2)学生能不能参与的问题 (3)学生会不会参与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 设计的五个切入点 (1)程序的开放 (2)情境及问题的开放 (3)组织形式的开放 (4)训练的开放 (5)总结的开放 第四个层面: 方案设计的五个思考程序: (1)分析教材把握知识点。 (2)将知识点有机地分解到各层。 (3)创设每层的教学情境。 (4)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5)把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监控。 (二)开展教材分析,使教师把握教材的知识本质 我们围绕北京市版第八册数学教材展开教材分析,培训时分三个阶段进行:即 整体把握 按单元分析 重点课案例引路。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每个阶段的活动都是由我先针对这个阶段的内容和任务进行培训,然后是互动式的交流、质疑,以使教师真正把握教材的知识本质。 (三)开展案例互评,使教师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提升 分阶段进行了教师所设计案例的互动研讨活动,针对分单元教材分析中的内容,每位教师同时准备一节课的案例,由一位教师主讲,然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评析,提出问题,交流研讨,捕捉亮点,完善补充。互动研讨的教案有《乘法分配律》、《垂线的认识》、《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三、我的检测 1、评阅教案。 试验前: (1)五位教师每人自选内容分别撰写一份教案。他们选的课题有:《小数的意义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角的认识》、《可能性的大小》、《相遇问题的训练》。 (2)个人按照评价工具(见附页)对教案自行打分。 (3)我按照评价工具(见附页)对五位教师的教案分别打分。 试验后: (1)每位教师结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