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二十年代新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二十年代新诗.ppt

第四章 二十年代新诗 一、20年代新诗 1916年前后,胡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诗学观念,希望破除传统诗歌种种清规戒律,要求以白话诗取代文言诗词。后来,他又提出“诗体的大解放”口号,并创作大量新诗,结集为《尝试集》。 文学研究会成立后,于1922年1月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1922年6月,朱自清等八位诗人出版了诗合集《雪潮》,它反映了文学研究会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一、20年代新诗 1920年胡适的《尝试集》出版,收1916- 1920年间创作的诗歌75首。是新文学第一 部白话诗集。 在诗体上,《尝试集》中既有不少以白话为之体现诗体解放主张的自由诗,也有一些旧体诗词,更有许多未能脱尽旧体诗词影响的半文半白的作品,烙上了鲜明的新旧转型时期的特点。《尝试集》的价值正如后来陈子展所言:“不在建立新诗的轨范,不在与人以陶醉于其欣赏里的快感,而在与人以放胆创造的勇气。” 一、20年代新诗 小诗创作 1923年,出版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以及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引起了人们对“小诗”的关注与兴趣。小诗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 【冰心和她的小诗】 一、20年代新诗 湖畔诗派 湖畔诗人指的是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1922年他们出版了诗歌合集《湖畔》和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他们的诗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四”的产儿,他们的首要贡献是爱情诗。 一、20年代新诗 冯至的《昨日之歌》 1927年4月冯至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所收作品写于1921年至1926年,上卷基本上为抒情短诗,下卷收入四首叙事长诗。《昨日之歌》以歌吟友谊和爱情最为动人,尤其是爱情诗篇别具一格,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的哲思。《我是一条小河》以爱情为切入点,揭示了现实世界特别是人的存在的荒诞性,以及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一、20年代新诗 新月诗派 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新月派诗人努力使新诗由五四以来的散文化、自由化向规范化转换。规范化的举措是“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格律的谨严”。与“情感的节制”原则相一致,他们提出了新诗形式格律化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派新格律诗的基本主张。 一、20年代新诗 初期象征派 20年代中后期,在新月诗派致力于新诗规范化的同时,涌现了另一个重要的新诗流派:早期象征诗派,代表诗人是李金发,重要诗人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蓬子等。 王独清的诗集《圣母像前》、《死前》、《威尼市》、穆木天的诗集《旅心》、冯乃超的《红纱灯》、蓬子的《银铃》等都是颓废、绝望、神秘的现代情绪的典型反映。 一、20年代新诗 李金发的诗集有《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 在诗歌的形式上,李金发追求新奇、怪异和突兀;在意象上追求奇特意象组合的暗示的力量;艺术上重视诗歌的表现;情感上具有浓烈的颓废情绪。 《微雨》初版 一、20年代新诗 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蒋光慈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这一时期出版诗集《新梦》、《哀中国》其中大多是政治抒情诗。他的诗具有雄强豪放的气势和强烈的政治鼓动性。 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一方面沿袭了胡适等早期白话诗歌直露、平实特点和郭沫若自由诗直抒胸臆的情感表现方式,另一方面以无产阶级解放主题、集体主义主题取代了五四新诗个性解放主题,体现了新诗的另一种发展走向。 二、郭沫若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7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在日本组织成立创造社。1923年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1928年流亡日本。1937年7月从日本回国。 主要作品:诗集《女神》、诗文集《星空》、诗集《前茅》、《恢复》,自叙传《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诗集《战声集》、《蜩螗集》 ;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 二、郭沫若 《女神》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 《女神》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了一个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现代“自我”形象。这个现代自我形象,将“人—自我”第一次提高到本体和神的地位;他具有超凡的毁坏与创造力;他对五四后新生的中国,无限眷恋、热爱 ;他胸襟开阔,具有广博的人类情怀、宇宙意识 。 二、郭沫若 《女神》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 《女神》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其精义。 大胆的夸张、奇异的想象凸显了诗歌的浪漫激情 。 《女神》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体运用得心应手,在新诗史上开创了自由体诗风。 《女神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