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社会学基本理论(精品·公开课件).ppt

第2讲 社会学基本理论(精品·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学的视野 第一讲 第2讲 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苗大雷 本讲结构 关于理论的知识 早期的社会学理论家 更为近期的社会学视角 一、关于理论的认识 理论,是系统地对某些事件、权力运作、题材、观念及行为的解释。 在社会学里,理论指的是试图解释问题、行动与行为时所做的一套叙述。 一个有效的理论必须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理论与事实 理论有助于理解事实。 例子:自杀 几乎所有的实践决定背后也都潜藏着某些理论假设。 例子:加薪,霍桑实验 二、早期的社会学理论家 社会学的产生源于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两次伟大的革命”。 其一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世俗价值理念及价值观战胜了传统的社会秩序观; 其二是工业革命,它始于18世纪末的英国,随后在欧洲其他地区、北美及以外地区相继爆发,这场以新技术革新的发展为中心的革命导致了广泛的社会与经济的转型,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形式。 早期的社会学先驱们一方面受到围绕着这些革命所发生的事件的吸引,另一方面试图解释它们的出现和潜在的后果。 1. 社会学的缘起 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但社会学本身的发展,事实上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2. 创始人:孔德 奥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1798-1857 孔德寻求建立一门能够解释社会世界规律的、关于社会的科学。他相信,所有学科共享一种旨在揭示普遍法则的逻辑和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的法则同样可以被用来控制和预测周遭的事件。 从“社会物理学” 到“社会学” 孔德的实证主义立场 孔德认为,与物质世界要服从一些不变的法则一样,社会也遵循着自己的法则。 实证主义的观点: 科学只应关注可观察的实体,即可以直接通过经验了解的实体。 以细致的感官观察为基础,人们可以推断出能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规律。 通过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家就可以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孔德的三阶段律 孔德的三阶段律宣称:人类理解世界的努力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等阶段。 在神学阶段:思想受宗教观念和社会是上帝意志的表达等信念掌控。 形而上学阶段:从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角度来解释社会。 实证阶段:由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的发现和成就引领,它鼓励科学技术在社会世界中的应用。 社会学是继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之后,最后一门发展起来的科学,它在所有科学中,最有意义,也最复杂。 晚期孔德描画出了一幅重建法国社会以及一般人类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倡建立以社会学为核心的新宗教——“人道教”。该宗教崇尚科学,抛弃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教条,核心将是社会学。 3. 埃米尔·涂尔干 孔德并没有成功地完成他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学的方案。 涂尔干把社会学视为一门新的科学——它通过经验的方式检验传统的哲学问题,从而阐明这些问题。 涂尔干的主题: 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重要性; 个体的出现和新型社会秩序的形成; 社会中道德权威的来源和特征。 社会事实 社会学第一原则 : “把社会事实当作实物来研究”。即,把社会生活严格地当作客体或自然事件来加以分析。 外在性: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体,有自己的现实性,包含比个体成员单纯的行动和利益更广泛的内容。 强制性:人们一般主动地服从社会事实,并相信自己的行动是出于自我选择。事实上,人们经常只是简单地遵从社会普遍接受的模式,而不自知。 如何研究社会事实: 通过分析效果,或者考虑它们的表达方式:如法律文本 强调摒弃偏见和意识形态:科学的观念只能来自科学的实践,科学的态度要求接受一切感官证据,摆脱先入为主的偏见的宽广心态。 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1) 《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团结与社会变迁 社会团结:只有当个体成功地整合到社会群体中,并接受一套共享的价值和习俗的调控时,才能维持团结。 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工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一种新的团结形式的出现。 机械团结: 特点:基于常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劳动分化程度低的传统文化是以机械团结为特征的。 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所从事的职业相似,共同的经验和共享的信念把他们结合在一起。 共享的信念具有压制性,缩小了个人持异议的空间。 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2) 有机团结: 在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了一种新的等级制的有机团结。 以有机团结为特征的社会,靠人们在经济上的互赖,以及认识到其他人贡献的重要性来维系。 由于劳动分工的加剧,人们变得愈加相互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