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的诊断思路医学演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钾血症的诊断思路 * . 正常钾的分布 细胞内98%,约为150 mmol/L,主要分布于肌肉、肝脏、骨骼肌、红细胞 细胞外钾占2%,1/4在血浆中。血清钾浓度3.5-5.3 mmol/L Na+--K+--ATP酶使细胞外3 Na+ 与细胞内2 K+ 交换,维持细胞内外钾离子恒定的水平 * . 正常的钾代谢及其调节 钾的摄入:主要通过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软饮料 细胞内外钾的转移:胰岛素,儿茶酚胺及酸碱平衡状况 肾脏对钾排泄的调节:肾小球对钾的滤过、肾小管对钾的重吸收、排泌及醛固酮的水平 * . 低血钾的诊断程序 低钾血症诊断思路..\低血钾的诊断程序.doc * . 低钾血症 血清钾的浓度3.5 mmol/L称低钾血症 总体K+减少 总体K+正常,但K+在细胞内外分布异常 * . 低钾血症的三大主因 总体K+减少,持续性低血钾 钾的摄入不足 钾丢失过多 总体K+正常,但K+在细胞内外分布异常细胞外钾过多地转移至细胞内,发作性低血钾 细胞内外转移 * . 周期性麻痹-发作性低血钾 以青壮年男性发病居多,部分伴有甲亢 发作常有诱因 常在夜间或晨醒突然发作,四肢软瘫,以下肢开始,渐累及上肢,双侧对称,头面部肌肉很少累及 发作性低血钾,低钾较易纠正 甲亢引起周麻心律失常较多 * . 钾摄入不足 单纯的摄入不足引起低钾血症很少,大多合并腹泻,吸收障碍 慢性消耗性疾病 组织分解代谢亢进 * . 钾丢失过多 消化道失钾 腹泻 胃肠造瘘 胃肠引流 肾脏失钾 皮肤失钾 夏季高温作业 大面积烧伤 * . 肾性失钾 概念 血钾3.5 mmol/L,尿钾25 mmol/d 血钾3.0 mmol/L,尿钾20 mmol/d 无腹泻病史 血钾3.5 mmol/L,尿钾15-20 mmol/d可排除肾性失钾 * . 肾性失钾不伴高血压 肾小管性酸中毒 Bartter综合症 * . 远端Ⅰ肾小管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 肾性失钾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尿PH值常6.0 可伴高尿钙 * . Bartter综合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肾性失钾,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 血压正常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高 肾穿显示肾小球旁器增生 补钾时需同时高钠饮食 * . 肾性失钾伴高血压 肾素活性降低 肾素活性增高 * . 高血压、低血钾伴肾素活性降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Liddle综合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1β羟化酶缺乏,17α羟化酶缺乏) 库欣综合症,异位ACTH综合症 11βOHSD缺乏或被抑制 * . 伴高血压、低血钾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醛固酮前体物质(去氧皮质酮,11-去氧皮质酮)合成增多,但醛固酮本身可增多、降低或正常 肾素活性降低 血浆皮质醇降低,ACTH增高 伴有性分化的异常 * . *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中等程度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明显,往往早于低钾血症3-5年出现 低钾血症、肾性失钾、代谢性碱中毒 肾上腺腺瘤或球状带增生 肾素活性低,血、尿醛固酮增多 * . 立卧位试验 尽可能停用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2-4周 普食( Na+--K+平衡饮食,Na+150 mmol/d, K+50mmol/d )5-7天 或低钠饮食( Na+10-20 mmol/d, K+50mmol/d ) 血钾最好接近正常 平卧过夜,晨抽血 次晨速尿0.7mg/kg肌注,肥胖者不超过50mg 站立2小时再抽血 及时冰浴( 4℃)送检,分离血浆-20℃保存至测定前,以放免法测定 测定肾素活性而不是肾素浓度 * . 立卧位试验在诊断醛固酮增多症中的意义 鉴别原发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借助PAC/PRA比值鉴别原醛与原发性高血压伴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借助PAC/PRA比值鉴别原醛的不同病因 * . PAC(ng/dl) /PRA[ng /(ml.h)]比值鉴别原醛和原发性高血压 最好使用立位2小时的测定值来算比值 PAC/PRA25,高度提示原醛可能 PAC/PRA=50,基本确诊原醛 PAC/PRA30,PAC 20 ng/dl,诊断原醛的灵敏性为90%,特异性91%。 * . 立卧位试验鉴别原醛的不同病因 Coon’s瘤引起的原醛 卧位时PAC增高,PRA受抑制,立位时PAC无明显变化,或受ACTH分泌节律变化而减少, PRA仍受抑制 球状带增生引起的原醛 卧位时PAC增高,PRA受抑制,立位时因肾血流量变化使PRA轻度升高, PAC可增高30%左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