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的河川与水资源
中山通識教育學報
教學與專案成果報告
第三期 頁 141-152
遠距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實踐體例
-台灣的河川與水資源
詹明勇
義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摘 要
通識教育已經成為國內綜合大學評鑑的重要指標,從大學教育的觀點出發這是極具建
設性的發展與機轉,通識教育或通識課程的理論已經非常的成熟,有爭議也有共識,在紜
紜論述自有其歷史的定見與地位。但處於這百花齊放,百家齊鳴的學科競試時代,通識教
育不再僅僅是讓科學人有些人文素養,人文者懂點科技的簡約關係,而是該討論如何將通
識教育理論融合在大學課程之中的實踐。本文以應用科學為主軸,探討通識課程形成的思
維辨正,兼論通訊科技的遠距教學工具應用於該課程的實踐體例。檢視通識教育衍化的過
程與教學工具與教學法的互動關係,文末提出 1、多元、資源共享的遠距教學是未來的趨
勢;2、應用科學與人文社科教師的結合開課是最具通識的做法;3、跨校整合是邁向區域
大學資源整合的最終模式,學生的學前能力測驗也成為優質教學的要件。
壹、緒論
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
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
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
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1)
這是水經江水注的最後一段文字,敘述中國長江三峽的壯闊瑰麗,倘僅信藉文字之敘
述實不足以體驗大自然與人之間的往來靈性交流之震撼與感動,但是沒有文字又很難處處
體驗蒼芎寰宇之多樣,教育於此時發揮其最大的功能。「水經注」是「水經」的注釋本。
「水經」偶傳出自桑欽,但仍屬多人之作,作者繁多累數極不可考,然其始於新莽、東漢,
止於魏、晉約為共認之時間範疇。「水經」內含三卷述及中國河川一百三十七條,略述中
141
遠距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實踐體例-台灣的河川與水資源
國大河川流之概梗,以當時的科技工具成此論述殊屬不易。酈道元約出生北魏時期(西元
466)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自幼隨父親任官而奔走四方,父親去世,襲爵。
武帝永平年間,出任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延昌末年,為東荊州刺史,威猛為治,
引起邊民不滿,向皇帝告狀,被免官反京,乃從事「水經注」的撰寫,七、八年後完成此
地理名著。「水經注」內文計四十篇,文字為原著「水經」之二十倍餘,依原著之範疇累
增所聞,共記川流溪澗、谷湖泊澤千餘處,並依當地之敘聞附加文史、風情景觀與亭里村
墟之軼事(2) 。
通識之典範在於廣博與專精之間相容,審閱與分析之間並濟的涵養。酈道元縱其一輩
子都在中國旅遊也不可能完成「水經注」各地的勘輿與記事,詳細的閱讀這本譯注中國的
河川誌,可以印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真諦。作者酈道元,因緣際會可以隨父任官
而遍遊五湖四海,但在足跡瀽欠難以到達之所,則以索思閱覽研議分析,遂得以完成此曠
世巨著。
「通識教育」一詞源於西方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國內自民國七十年虞兆中
先生提出大學教育需廣博之議,隨即衍展至今日通識教育成為大學課程規劃的主流思潮(3) 。
通識教育之興起在於大學教育之重新省思,鑑於過去重視科技操作性的學習,缺乏整體性
的思維教學,釀成民國六、七十年代大學生訓練缺少廣博宏觀的視野,進而可能在往後的
國家人力資源發展與國力提升都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教育部深知通識教育、通才教育或
是博雅教育的重要性,自虞兆中先生提出通才教育芻議之後,隨即雷厲風行的推廣大學校
園通識教育課程的宣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