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疗医学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
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 分子诊断新标准
蒋海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目录
摘要
诊断原则和挑战
命名法
弥漫型胶质瘤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少突星形细胞瘤
儿童弥漫型胶质瘤
其它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瘤
神经元与混合型神经元--胶质肿瘤
髓母细胞瘤
其它胚胎源性肿瘤
神经鞘瘤
脑膜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外皮瘤
总结
摘要
2016 CNS WHO建立了肿瘤分子诊断的新概念,对弥漫型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和其它胚胎性肿瘤中进行了重分类。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和IDH突变型;
弥漫型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
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和SHH激活型;
C19MC扩增的伴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等。
在非典型性脑膜瘤中增加脑侵犯作为一个诊断标准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合并为一个诊断条目,并采用软组织分级法分为三级。
诊断原则和挑战
应用组织学和分子基因会出现诊断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基因型表型胜过组织学表型。例如
弥漫型胶质瘤出现星形细胞成分但却具有IDH突变和1p/19q缺失,应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缺失;
肿瘤镜下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形态但是具有IDH, ATRX和TP53突变,而没有1p/19q,应诊断为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
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的分类标准带来一个问题:是否基因学诊断可以单独执行,而不依赖于组织学诊断?答案是否定的。病理依旧需要诊断为弥漫型胶质瘤(而不是其它肿瘤类型),WHO分类仍然遵循组织学标准。
命名法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
两个基因突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和1p/19q缺失。
缺乏基因突变,描述为野生型,如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
一些特殊的基因型,如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
缺乏分子诊断定义为NOS(其它类型)。NOS分类表明没有足够的证据分到其它特定的诊断。
弥漫型胶质瘤
新的分类将所有弥漫型胶质瘤(无论是星形细胞还是少突胶质细胞)归于一组,而不是所有的星形细胞瘤归于一类。这种分类基于相同的IDH1和IDH2基因突变;把具有相似预后标志物的肿瘤归为一组。
弥漫型胶质瘤包括WHO分级II级和III级的星形细胞瘤,II级和III级的少突胶质细胞瘤,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以及儿童相关的弥漫型胶质瘤。这种新分类将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生长方式局限、缺乏IDH突变、有BRAF融合/突变)、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TSC1/TSC2突变)与弥漫型胶质瘤相区分开来。即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归为一类(都有IDH突变),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不属于一类(毛瘤为BRAF融合)。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WHO II级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WHO III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新版都各自分为IDH突变型,IDH野生型和NOS三类。对于II级和III级肿瘤,绝大部分都有IDH突变型。如果免疫组化学显示IDH1 R132H以及基因测序IDH1位点均为阴性,则诊断为IDH野生型。但是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少见,需要与更低级别病变鉴别,如节细胞胶质瘤;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也相当罕见,绝大部分这种肿瘤与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改变高度类似。
新版删除了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保留了IDH突变的肥胖型星形细胞瘤。删除了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改成一种胶质瘤的生长模式。脑内广泛浸润多个脑叶,双侧生长和突入幕下的大脑胶质瘤病现在作为多种弥漫型胶质瘤亚型的生长模式。
胶质母细胞瘤
新版分为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约占90%的患者),原发胶母,主要发生于55岁以上的患者;
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约占10%的患者),继发胶母,有低级别胶质瘤病史,更常见于年轻的患者;
胶质母细胞瘤,NOS,未能进行IDH检测胶质母细胞瘤。55岁以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几乎没有IDH的突变,因此R132H IDH1免疫组化为阴性无需行IDH测序。
胶质母细胞瘤
新版增加了一个新的分型: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以大的上皮样细胞为特征,富含嗜酸性胞浆,染色质空泡状,大红核仁(类似于恶黑),出现类似横纹肌样细胞。常见于儿童及青年,有大脑皮层或间脑的病变,同时伴有BRAF V600E突变(免疫组化可检测)。一系列横纹肌样的胶质母细胞瘤缺乏INI1,区别于同样具有上皮样表现的其它肿瘤。IDH野生型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同样缺乏成人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EGFR的扩增和10号染色体的缺失;却常有ODZ3半合子的缺失。这些病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