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谁来补.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谁来补.doc

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谁来补 例行考察触及全国性难题 6月中旬,上海市闵行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 行数十人,在“关怀未成年人成长”的主题下,对辖 区内学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视察和调研活动。这次 视察的重点,是辖区内民工子女的教育情况。 这个看似例行的考察,却触及一个伞国性的难题, 这一点恐怕连这些代表和委员们也未曾意识到。 这个所谓全国性的难题,也就是此前(六一国际儿 童节期间)闵行区教育局,向区人大和政协以及有关上 级部门所怍的“闵行区进城务丁就业农民子女教育情 况汇报”中所重点提到的两大难题,即“经费问题” 和“规划问题 按照国办发(2003)78号文件强调的“两为主”的 原则,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应该“以流人地政府管 理为主和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这就意味着,如 果闵行区现有4. 8万多名民工子女全部由公办中小学 接纳,则必然牵涉到学校、师资、经赞、办学规划, 土地安排等诸多问题。 如果不折不扣地按照国办发78号文件“两为卞” 的原则和“一视同仁”的要求来办,则闵行区需要多 大的支出呢? 闵行区教育局负责民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王金 庚向记者算了几笔大账:按照学生人均每午6000元财 政拨款汁算,则闵财政需向4. 8万多名民工子女新增 拨款近3亿元。 浦东模式”的困惑 与闵行区相同的是,亡海浦东新区也是一个人 口导入区,其中外来民工占了大头。目前市住人口 180 多万,进城务工的农民大约有60至70万,而进入浦 东就读的民上子女已近5万,与闵行区不相上F。 但与闭行不同的足,浦尔新区落实民工子女教育 步子边得比较大。据介绍,浦东新区曾对辖区内的民 工学校进行过两次规范治理。第一次是2002年的F 半年;第二次是2003午的9月份,即中央六部委“意 见”下发之后(也叫国办发7 口号文件)。 前一次的规范汁理,侧重于“整顿”,当时一次性 就关,停、并,转了 30余所民工简易学校。后一次的 规范治理,由于有中央78号文什明确提山的“两为主” 原则,所以冶理重在“安置”,即将民工子女适龄儿童 的近40%,安置到公订中小学就读。 安置按3种模式运作:一是进入公立学校“捅班” 就读,实行同等待遇,止城乡彻底融合:二是在公立 学校单蚀设班,便于因材施教,针对教育,实行A、B 级“走班制”,既相对独立,又可以实现融合;三是利 用前几年“达标”工程撤扦的一些校舍,单独设校。 此举曾被境外媒体称之为“浦东模式”,井被习; 少其他城区所借鉴,乃至全盘拷贝。不过,据了解, 很多城区只是拷贝了 “浦东模式”的外壳,而没有施 行其相关的实质性内容。 所谓“实质性”内容,也就是给予接收学校“一 定比例”的教育经费补贴,也叫“钱跟人走”、“政府 购买学位”。据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办公室的张立敏先 生透露,这“一定比例”其实也只是生均公用经费定 额部分(不包括基建费用、软硬件投入等),通常是牛 均每学期600 — 700元。 听说浦东新区大批量地安置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 校就读,而且还不收“赞助费”,这自然令许多民工欣 喜若狂,消息传山后,很多民工便纷纷把子女弄到浦 东就学。一时间,公立学校人满为患,难以招架。这 就是后来在浦东流传很广但又讳莫如深的所谓教育的 “洼地效应”理论。 “汁地效应”形成之后,许多公立学校便开始叫 喊:学生急增,挤占资源,政府要增加经费。这一喊 却把区政府有关当局喊出了一身大汗。因为如果按照 公立学校牛均每学年5000元拨付,按5万民丁子女的 40%进入公办学校汁算,则每年至少要增拨1亿元, 还有师资、基建等其它软硬件的配套等等。真是不算 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于是,以前还比较高调的浦东新区,开始180度 转向,从此变得“含蓄”起来。当记者前去米访民工 子女教育有关事宜时,有关官员总是以“还不成熟, 不便报道”为借口,将记者拒之门外,或敷衍了丰。 为此,坊间还传出一个段子:有个记者曾“正面” 报道和评论此事而吃了批汗,结果不服,便要与某某 领导打笔墨官司。这个故事后来被一些好事者封之为 “经典的拍马屁拍到马蹄上”。 当然,浦东新区教育主管当局也并没有因为“洼 地效应”而放弃了它应有的职责,至少有关官员的言 谈是这样。不过.现在他的行动却格外谨慎起来, 比较而言。某些举措的推行就显得古一些迟疑和犹豫。 浦东薪区社发局一名不愿县名的官员对记者说, 城市化呈经济发展的必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 移也是不可逆转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可现在呈, 进城务工子女就学解决得越好,来的人就越多,然而 资源毕竟有限,这不能下令人忧虑。 这名官员还说,人来多了,相应的负担就增多了, 风险也增大了,尤其是安全隐患更不可小视。而且, 人来多了,一时问题解决不了,对政府的形象也不好。 所以他们感到进退维谷,很困惑。 上海社会科学院一名研宄区域经济的学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