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盘育苗常见病害及防治全解.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穴盘育苗常见病害及防治全解

防治措施 1.植保要点 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加强农业防病措施:定植前土壤需深翻曝晒,前茬以豆类和葱蒜等作物最好;地势要排灌方便防止土壤粘重;适期播种定植,以避免包心期感病阶段与当地雨季相遇;缺水肥或蹲苗时间过长时,土壤于裂伤根或大水漫灌后幼苗猛长,叶柄上易产生自然裂口,常会给病菌侵染造成可乘之机,因此要增施底肥,及时灌水追肥,“一促到底”,不断清除病株烂叶,穴内施以消石灰进行灭菌。 叶斑病 症状 ①鸡冠花叶斑病(又称褐斑病),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叶上病斑圆形,后扩大 ,鸡冠花叶斑病呈不规则状大病斑,并产生轮纹,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茎和叶柄上病斑褐色、长条形。 ②鱼尾葵叶斑病(亦称黑斑病)。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圆斑,后扩大或病斑连片呈不规则大斑块,边缘略微隆起,叶两面散生小黑点。 ③君子兰叶斑病(枯斑病)。叶上有椭圆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周围有退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斑块,病斑上产生黑点。 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猝倒病是苗期最常见的病害,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缢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使幼苗贴附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猝倒病适宜发病的地湿为10℃,低湿对于西瓜的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幼苗子叶中储存的养分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 * * 穴盘育苗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软腐病 症 状 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常因伴随的杂菌分解蛋白胶产生吲哚而发生恶臭;由黑根霉引起的软腐病在病组织表面生有灰黑色霉状物,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成片状由叶柄向上扩展,终使叶球由外向内,不断腐烂;由根部向上扩展时,叶球则由内向外腐烂,呈乳黄色烂泥状,有臭味,最终失去商品价值。由于根和茎基受害后组织变脆,叶球极易脱落,一触即倒,发病晚期病株则自行倾倒。贮藏期间叶球易脱帮或腐烂,受害叶叶脉变为黑褐色。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随同病株和病残体在土壤、堆肥、菜窖或留种株上越冬,也可在黄条跳甲等虫体内越冬。借助昆虫、灌溉水及风雨冲溅,从植株伤口侵入,在伤口或细胞间吸收营养,分泌果胶酶分解寄主细胞的中胶层,使寄主细胞离散。由于病菌寄主广泛,可在土中寄居积存,所以能从春到秋、在田间各种蔬菜上传染繁殖,不断危害,最后传到甘蓝类、白菜和萝卜等秋菜上。 发病条件 咀嚼式口器昆虫密度大、早播株衰、多雨湿热气候、土壤干裂伤根、肥料未腐熟地块连作、植株自然裂口多及黑腐病严重时,此病易大发生 常见发病作物 甘蓝类、白菜类、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番茄、辣椒、大葱、洋葱、芹菜、莴苣等蔬菜 1.选用适应当地条件的抗病品种:抗病毒病和霜霉病的品种大多数也抗软腐病;外叶直立、叶面蜡粉厚、色深绿的品种一般比外叶贴地、叶面蜡质薄、色黄绿的柔嫩多汁品种抗病。 药剂防治:于发病前和发病初,及时在靠近地面的叶柄基部和茎基部喷施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升,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氯霉素300毫克/升,7~10天喷药1次,共2~3次,重者进行灌根治疗。 2.用药方案 1、预防方案:38%恶霜嘧铜菌酯按10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 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38%恶霜嘧铜菌酯按8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6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3、施药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 病原 属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细菌。病菌菌体短杆状,可链生,大小为0.7~0.9微米×1.4~2.0微米,极生1~5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形,扁平,中央稍凸起,不透明,有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而透明,菌落边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 发病规律 叶斑病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鸡冠 花褐斑病夏秋(8-9月)病重,鱼尾葵叶斑病夏季高温病重,君子兰叶斑病春、秋发生, 但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 传播途径 经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各种局部坏死性病斑的植物病害。 叶斑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残组织和种子上越冬,成为下一代生长季的初侵染源。病菌多数靠气流、风雨,有时也靠昆虫传播。通常在生长季节不断侵染。叶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但也有对湿度要求不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