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水稻育种--赵显峰.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系杂交水稻育种--赵显峰

两系杂交水稻育种 两系杂交水稻育种 赵显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摘要 研究简史 基本概念和方法 两系法与三系法比较 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展望 一、研究简史 一、研究简史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1964年袁隆平发现雄性不 育株。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崖县南红农场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 野生稻,为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1973年 我国成功实现籼稻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籼型杂交稻开始 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进行水稻杂种优势 商品化利用的国家。至今,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已累 计推广50多亿亩,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每年推广杂交稻面积 在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为保 障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的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与利用取得巨大成就,然而“三 系法”技术体系存在育种程序复杂,组合选配受“恢保关系”的 限制,种子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与三系法相比,两系法最主要的优越性在于它不受“恢保 关系”的限制,配组自由,同一亚种内几乎任何正常品种都是 其恢复系,因而在理论上易于选配出杂种优势更强,增产潜 力更大的杂交稻新组合。因此,两系法杂交稻的研究和利用 一直受到水稻育种界的重视。 我国的两系法杂交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末, 安徽芜湖地区农科所育成部分不育系和带显性标记性状的恢 复系,但由于区分杂交种和自交种时困难较多,实际应用不 多。化学杀雄可看作两系法的一种,70年代开始,我国广泛 开展了化学杀雄的研究,但由于迄今试验过的大多数化学杀 雄剂不完全有效,或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没有充分保证,推广 应用仍受到很大限制。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湖北最先发现并育成了光温敏核不 育系农垦58S,导致80年代中后期全国掀起了两系法杂交稻研 究热潮。然而,1989年长江流域稻区出现异常盛夏低温天 气,当时已宣告育成的核不育系绝大多数表现明显的育性波 动,使两系法杂交稻研究遭受重大挫折。此后,加强了基础 理论研究,改进了不育系的选育方法,现在以光温敏核不育 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两系法杂交稻 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示范与推广。 二、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方法 1.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途径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颖花小,雌雄同花,不易去雄, 并且一朵颖花只结一粒种子,繁殖系数低。所以,大规模利 用水稻F 杂种优势的关键是能否经济有效地解决去雄问题。目 1 前有三条途径:一是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配套为基础 的三系法,二是以光温敏核不育为基础的两系法,三是化学 杀雄。其中三系法应用最广,成效巨大;两系法经过近20年 的全国协作攻关,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化学杀雄问题仍然 不少,生产应用尚需更大的努力。 2.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与两用核不育系 (1)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概念 指花粉育性在光周期和温度等因素影响下可发生明显转 换,且这种育性转换只受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遗传稳定品系。这 种品系在一定光、温条件下花粉彻底败育,可进行杂交制种; 在另一些光、温条件下花粉可育,自交结实,繁殖自身,从而 实现“一系两用”。 日长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的第二次枝梗及颖 花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其中最敏感的时期为雌雄蕊形 成期。温度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 单核期,其中最敏感的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2)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规律—光温作用模式 农垦58S 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 生物学上限温度 34℃ 转换同时受光周期与温度 不育临界温度 30℃ 协同调控。在光敏温度范 围内,光周期作用与温度 存在正向互补效应,即温 光敏温 30℃ 度范围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