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行政史历年试名词解释答案整理.docxVIP

自考中国行政史历年试名词解释答案整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考中国行政史历年试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国鄙制: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国鄙制,都城(国)与鄙野(鄙)分别按乡制或遂制进行组织。 P90 32.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主管一路司法工作,主官称提点某路。神宗以后职权扩大,对一路治安、矿冶、兵器等事务均可过问,并有举荐官员之责。P141 33.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议”,是清朝前期的中书决策机构。议政制度的雏形可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设置议政五大臣,他们同八旗旗主一同议政,参与机务。这种议政大臣和八旗旗主的联席议政会议构成了建州女真政治、军事的中书决策机构,并对清朝前期整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185 34.咨议局:作为各省民意集议机关,可以议决本省应兴应革事件,可就本省预决算、税法、公债以及治安等问题提出咨询意见,还可公断或调解本省自治会争议事件等。因此,咨议局的建立对监督地方行政、分散督抚权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只有议事权,没有决定权,它所决定的事件,须经督抚同意和颁布才能施行。P234 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P318 31.中央设计局P300 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与1940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该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该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32.弼德院33.弼德院:清政府在成立“责任内阁”时,仿照英、日枢密院,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弼德院设正、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以著有勋劳及富有学识经验者担任。弼德院定期召集会议,所议事件以皇帝“特旨咨询事件为限”;同时,弼德院奏事,“均由面奏或用奏片,不具正折”;“所奏之事不登官报”。可见,弼德院议事具有机密性。P234 34.猛安、谋克制P156 32.三司使:宋初沿袭五代旧制,设三司总管国家财政事务,三司分别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为正、副长官。三司使主管的财政事务涉及面十分广泛,在政府中拥有广泛的发言权。三司使地位与参知政事、枢密使相同,直接对皇帝负责。P139 33.理藩院31.理藩院:是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设的中央机构,初名蒙古衙门,崇德三年改称理藩院,这时的理藩院和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合称“三院八衙门”,是重要的中央机构。除民族事务外,理藩院还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务。它和礼部在外交事务上有所分工,凡从东南海道而来的由礼部掌管,由西北陆路而来的由理藩院主持。理藩院下设俄馆,负责招待俄罗斯使节和客商。P188 35.考试院P279:于1930年1月成立,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设正副院长,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下设考选委员会和铨叙部。每逢考试时还设有典试委员会和试务处,但不是常设机构,考试完毕即撤销。 33.北洋政府的甄别制度:甄别是指对未经文官考试已任用的官员,采用甄别办法,验证现任官资格,决定去留的制度。P274 35.国民大会:P308 34.《临时约法》:为了用法律的形式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确立下来,临时参议院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精神,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并于1912年3月11日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正式公布。这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是南京临时政府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P241 32.行省制:P161 33.改土归流:雍正年间以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废除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这反映出清朝中央集权的统治已深入南方少数民族地区。P193 35.察举制31.察举制31.察举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是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其具体方法是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科目,丞相。列侯、公卿和郡国守相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然后由皇帝亲自对被举荐者进行策问,根据对策等第高下授予相应官职。P105 2.军机处P187:正式设立于雍正七年,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期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军机处开始时并非正式的国家机关,既无公署也无专员,因此,雍正、乾隆两朝会典均未提及军机处。但是由于它适应了皇帝专权的需要,后来事权逐渐扩大,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书决策机构,所谓“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31.中外朝制:是指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汉武帝在组织机构上对相权进行分割,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这使得中枢体制发生变化,军国大事由皇帝先交内廷议决,再交外朝官执行。中朝官对外朝官处于压倒优势的地位,中外朝制的实行,起到了削弱相权,确保皇权的作用。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