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医学幻灯片课件.ppt

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医学幻灯片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 . ●天人一致。人体是个小宇宙,天地是个大宇宙。 ●天人相应。人和自然具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 ●天人和谐,共持一道。道法自然。 《灵枢·邪客》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 “天人合一” 整体观念 * . “内经图”是道家的养生方法图,是“内丹修炼”的经典之作。该图形成于南宋末年。《内经图》将人体设计成为一个小天地,以山水风景的形式暗喻丹道修炼中人体器官的功用、不同身体部位的反应,以及不同修炼阶段的感受。“内经图”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核心内涵。 * . 人与自然统一 季节、气候、时间(包括昼夜、年月、时辰)、地理因素等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养生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宋代《太平圣惠方》曰:“夫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伤于人。” 元代《岭南卫生方》曰:“岭南既号炎方,而又濒海,地卑而土薄,炎方土薄,故阳懊之气常泄;濒海地卑,故阴湿之气常盛。”“阳气常泄,故四时放花,冬无霜雪,一岁之间,暑热过半,窍腊久睛,或至摇扇……阴气盛,故辰夕雾昏,春夏雨淫,一岁之间,蒸湿过半,三伏之内,反不甚热,盛夏连雨。” * . 《黄帝内经》强调医生诊疗疾病要“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 人与社会统一 医学对社会的关注体现了对“人事”的重视。所谓“人事”反映的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因素而致病,也可通过心理因素致病,它所侧重的对象是社会人群。 * . 人体自身整体性 肝 心 脾 肺 肾 肌肉、四肢、口、唇、涎、思、意;与胃相表里 皮肤、鼻、喉、毛,涕、悲、魄;与大肠相表里 骨、髓、发、齿、耳、前后二阴、唾、恐、志;与膀胱相表里 筋、爪、目、泪、怒、魂;与胆相表里 脉、面、舌、汗、喜、神;与小肠相表里 * . 属肺 属心 属肾 属肝 属脾 * . 肾 肝胆 肝胆 脾胃 心 肺 上 焦 中 焦 下 焦 * . 左寸:心、小肠 左关:肝、胆 左尺:肾 右寸:肺、大肠 右关:脾、胃 右尺:肾 * . 辨证论治 疾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症状—是指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 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 * . 证(证候)—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疾病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 “整体层次”包括人身整体与“天人相应”两方面。 “机体反应状态”是机体在生物、心理、自然(社会)因素作用下的总结果,是疾病自然流露于外的表现的总和,包括病人主观讲述与医生客观诊察两方面的临床表现。 “人身整体”的具体阐释是指包含了个体体质特征,以及脏腑经络、精神情志、气血阴阳等的功能失衡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紊乱等。 * . 由于时间空间和病理机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证候具有时相性和动态性。 证候是经验和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有生物学基础,也有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 疾病和证候是两个平行的概念,各自具有不同的诊断标准。 有证就有病?有病就有证?无证可辨? * . 如何辨证? 传统中医辨证的具体手段是四诊,即望、闻、问、切。 证候所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禀赋(遗传背景)、体质、精神状态、病因、病位(如表里、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病机(如寒、热、虚、实等)、病性(如外感、内伤等)等。 病因、病位和病机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靶向 *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