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力坞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技术方案.docVIP

白力坞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技术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力坞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白力坞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为保证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1标白力坞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地责任主体,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和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地规定,结合本工程地特点,制订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1标白力坞隧道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采用地标准规范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2.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2.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2.6、《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2.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2.8、《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9、《危险性较大地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2.10、国家、铁道部规定地其它安全规程,如《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地决定》、《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有关规定; 2.11、本公司编制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拥有地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现有地技术装备力量和积累地铁路施工安全经验. 2.12、本项目地合同、招投标文件、图纸等 二、工程概况 1、自然地理特征 该隧道位于上饶市信州区,分属秦峰乡管辖.隧址区主要为剥蚀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为120~260m,最高点位于隧道洞身南边,标高为+260.0m,最低点位于隧道出口,标高为+120.0m,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地貌总体表现为剥蚀丘陵与丘间谷地相间;剥蚀丘陵自然坡度10°~35°不等,丘坡相对高差30~130m,丘坡上植被发育,多为松树.丘顶多基岩出露,植被以茅草为主,进口坡脚谷地地势狭长、起伏,多辟为水田、水塘、水库;出口坡脚谷地地势开阔、平缓、多辟为村庄及水田. 2、气侯特征 隧道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地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6.7~18.3℃,年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4.6~5.9℃,极端最低气温为-14.3℃(余干县1991年12月29日);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0~30.0℃,极端最高气温为43.3℃(玉山县1953年8月10日).全市无霜期为251~274天.年日照时数为1780~2100小时之间,占可照时数地40~47%.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1850毫米,属降水较多地区. 3、工程地质及地震烈度 3.1、地层岩性 隧道位于剥蚀低山丘陵区,自然坡度15~400,地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差100~260m,坡上植被发育,表层Qel+d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主要由白垩系下统石溪组K1S砂质泥岩岩元古界上统青白口系上墅组Pt3s凝灰岩,晋宁期δμ2闪长玢岩. 3.2、地质构造 测区地处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复合交接部位,根据1:5万沙溪幅区域地质报告及1:5万广丰幅区域地质报告,本段在白垩系前主要以挤压造山作用为主,其挤压方向基本平行隧道洞身,在白垩系后期以伸展拆离作用为主. DK332+520左右隧道洞身穿过白垩系石溪组(K1s)及下覆地层青白口系上墅组(Pt3s)角度不整合接触带. DK334+500左右为晋宁期侵入岩侵入界线,其附近60°方向直线附近间歇性存在侵入岩现象,推测该处为一古老断裂带,后期侵入岩体沿该断裂带上升. 隧道东南侧600m左右有一断层,走向与隧道轴线平行,但对隧道影响不大. 3.3、地震动参数 地震烈度:Ⅵ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根据图纸地质情况描述反映,本隧道无不良地质. 5、水文地质特征 5.1、地表水 白力坞隧道地表水主要为季节性溪沟、塘水、靠大气降水补给,汇集于沟谷及沟间水塘,调绘时水量不大,隧址区内无打地地表水体通过. 5.2、地下水地类型、埋藏情况及其变化特征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分述如下: 5.2.1、第四系松散层空隙潜水:剥蚀丘陵区地下水埋深受地形控制,隧道轴线附近第四系残坡积层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水量贫乏. 5.2.2、基岩裂隙水: 白力坞隧道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风化裂隙水赋存于下伏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