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文体形式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警世通言文体形式特征

《警世通言》的文体形式特征   摘 要:《警世通言》共收录宋元明三代的话本、拟话本四十篇,是话本向文人化、案头化过渡的产物。作为较成熟的话本小说,其保留了话本的形式特点,尤其是体制结构特点,即其在题目、入话、正话、篇尾、散文韵文运用上的篇章体制。这使得《警世通言》在文体上同时具有体制化、口语化、通俗化、文学性、平民性等特征。   关键词:《警世通言》;话本小说;体制结构;文体形式   作者简介:刘美英(1992-),女,汉族,山东沂南人,济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张智磊(1992-),男,汉族,山东沂南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   一、《警世通言》与话本小说   鲁迅在谈及宋元话本时曾说,其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在中国小说史上,宋代话本小说首次用白话进行小说创作,在人物塑造方面,改变了以非凡人物为主的人物塑造模式,转而以平凡人物为主要塑造对象,使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   《警世通言》成书于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是冯梦龙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宋元明三代的话本、拟话本小说40篇,与冯梦龙的另外两部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的润饰、删减与整理,体现了冯梦龙自然人性的主情思想,在文体形式上,则体现出明显的话本小说的特点。   话本,即“说话”(讲故事)人所用的底本。作为说唱的底本或录本,多是在“说话”的场景里进行故事叙述,是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转化的产物。在转化过程中,口头文学在叙事、表演程式等方面的特点使得这些话本在题目、入话、篇尾、散文韵文的运用等文体形式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体制特点,从而使其体现出明显的口头文学属性和民间性特点。   二、《警世通言》的体制结构   《警世通言》收录的40篇白话小说很好地保留了话本的形式特点,尤其是体制结构特点。即小说题目多以人物、故事要素或情节命名;入话开头有描述性或议论性诗词,诗词后有引言或与内容相类或相反的小故事,谓之得胜头回;头回后为话本的主体――正话;篇末用诗歌总结全篇、点明主旨。[1]   (一)题目   话本小说的题目常以故事的人物、情节、地点或线索命名,多为三言或四言,也有五到八个字概括人物和情节的题目。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蓝桥记》《简帖 和尚》《洛阳三怪记》《张子房慕道记》《柳耆卿诗酒完江楼记》等。《警世通言》中的题目都是以七字或八字概括主要人物情节。其中七字的题目有十八篇,如《陈可常端阳仙化》《老门生三世报恩》《玉堂春落难逢夫》等;八字的题目有二十二篇,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作为较成熟的话本小说形态,《警世通言》中小说的题目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文学色彩,这与话本小说的文人化和案头化关系密切。   (二)入话   入话,本?x可理解成引入正题的话头,作为话本小说的常用结构,以引子的形式存在于话本的开头,可视作引入正话的引导性成分。入话的题材不固定,一般以诗词、韵语或小故事为主,体制完备的包括开篇诗词、一段闲话式的引言和作为头回的小故事三部分,有的仅为诗词或诗词加引言。一般认为入话源于说书的表演程式,是说话者在叙述正话前为候客、垫场、引人入胜或点名本事所作。后代拟话本亦沿用之。   入话中的诗词大体可分成描绘型和议论型两类。描绘型入话多点名故事的时间、地点或对正话中的人物、情节进行描述,通过对正话中某要素的描述,能够与正话进行自由联想式衔接,从而自然地引出正话。[2] 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入话为谈论交情的一首七言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入话为描绘燕京建都之盛的七言诗;《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入话为吟咏李白的七言诗。此类型还有《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唐解元一笑姻缘》《陈可常端阳仙化》等。议论型入话多揭示正话主旨,或者宣扬与正话题材有关的思想。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入话为劝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的七言诗;《王娇鸾百年长恨》的入话为劝人不贪恋财色的一首诗。   总体看来,《警世通言》中入话的诗词多为描绘型;头回的运用不算普遍,只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三现身包龙图断冤》《钝秀才一朝交泰》《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乐小舍拼生觅偶》《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赵春儿重旺曹家庄》《王娇鸾百年长恨》等篇中有头回,且与正话的联系并不紧密,如《钝秀才一朝交泰》的头回中“先乐后忧”之事与正话“先忧后乐”之事并无密切联系。可见,描绘型入话在内容上与正话关系松散、曲折而含蓄;体制上也无严格规定,长短均可,体现出口头文学闲散、随意的特点。   (三)正话和篇尾   《警世通言》中正话里的韵语按功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