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欺诈新.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诉讼欺诈新

引言 近年来,虚假民事诉讼案件不断上升,虽然在民法 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两条关于诉讼欺诈的规定:“ 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两条关于诉讼欺诈的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百一十三条,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诉讼欺诈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准确界定诉讼欺诈的含义是研究其特征、表现以及刑法规制的基础,然而,诉讼欺诈在我国刑法典中并无明文规定,仅在某些地方(如辽宁等地)高院颁布的指导意见中有所涉及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于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5年3月16日印发了《关于审理诈骗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其中规定:诉讼诈骗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通过伪造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据欺骗法院,法院做出错误判决,并依据该判决骗取财物或者免除自己的债务。 1.诉讼欺诈现有定义 对于诉讼欺诈应该如何界定的问题,主要有如下观点:观点一,指“当事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作为方法,通过串通证人提供伪造证据或者出示虚假证据,作出虚假的陈述,来使法院作出有利己方的判决,从而获得财物或者财产上的不法利益的行为。” 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1页。观点二,指“诉讼参与人恶意串通,通过虚构法律事实或者民事法律关系,运用合法的诉讼方式,导致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进而损害他人权益,谋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行为。” 陈桂明 李仕春:《诉讼欺诈及其法律控制》,载《法学研究》 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1页。 陈桂明 李仕春:《诉讼欺诈及其法律控制》,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6期,第118页。 张明楷:《论三角诈骗》,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99页。 可以看到,以上观点主要在诉讼欺诈的发生领域,行为方式和侵害法益三方面存在分歧。发生领域方面,有些学者认为诉讼欺诈只能发生在民事诉讼中,如观点一和观点二,而有的学者则对发生领域未加限定,如观点三,这就意味着除了民事诉讼以外,其发生领域还包括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行为方式方面,有些学者主张需诉讼参与人之间恶意串通,如原被告恶意串通来损害其他案外人的权益,与观点二相反,观点三中的狭义说则认为诉讼欺诈指行为人通过向法院起诉被害人,提出本不应存在的诉讼,原告可不与任何诉讼参与人串通而单独实施诉讼欺诈行为;侵害法益方面,主要的分歧在于是否将法益限定为财物和财产性利益,观点一和观点三持肯定态度,而观点二则将法益扩大为一切非法利益,如名誉权、隐私权、机会成本等。 2.本文对诉讼欺诈的界定 笔者认为,在刑法视野下讨论诉讼欺诈的含义,不仅要考虑其自身原本的特点,还要结合刑法谦抑性、严厉性和最后性等特征。在发生领域方面,刑法的谦抑性决定了立法者只能将严重危害社会且多发的行为作犯罪化处理, 高铭暄、陈冉:《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刑事法治问题》,载《中国法学》, 高铭暄、陈冉:《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刑事法治问题》,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2期。 行为方式和侵害法益方面,笔者认为应采广义的理解,即无论是诉讼参与人间恶意串通,还是原告一方出示虚假证据,提起本不应存在的虚假诉讼,都是诉讼欺诈的表现形式,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前者被害人是案外人,后者被害人是被告一方,二者本质相同,没有理由只摘取其中一种情况。侵害法益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物和财产性利益以外的权利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企业的商誉 三株公司诉讼欺诈案可见一斑,原告提供虚假证据在一审中胜诉,法院判决三株公司因药品质量问题赔偿死者家属约 三株公司诉讼欺诈案可见一斑,原告提供虚假证据在一审中胜诉,法院判决三株公司因药品质量问题赔偿死者家属约30万元,判决一出,群众哗然,导致该公司全年直接经济损失约40亿人民币,虽二审得到改判,但如此巨额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客户等间接经济损失已无法挽回。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诉讼欺诈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在民事诉讼领域,行为人通过提供虚假证据向法院起诉,意图使法院作出不正确判决,进而使己方获利,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二)特征 1.主体 诉讼欺诈的行为主体包括单位和自然人。虽然司法实践中诉讼欺诈的主体通常为自然人,但理论上不能排除单位成为诉讼欺诈行为主体的可能。另外,诉讼欺诈的行为主体必然含有原告方,因为原告的起诉是促使整个本不应存在的诉讼过程发生的基础和前

文档评论(0)

1hone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