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民俗风情.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载民俗风情

万载民俗风情 迷信与喜忌 迷信?迷信习俗自古有之,如算八字(算命)、起数仔、占卦(占卜)、看相(星相)、看地(测风水)、跳神、上锁、画符、摸惊、打醮、斩煞、送船、看光、照水碗、打犯符、退煞犯、行符追抢、跳觋、跳魈等。建国后此俗渐衰,1980年后迷信之风又有所抬头。 喜、忌?民间喜爱、禁忌很多,如: 喜灯芯(油灯)开花,灯芯开了花,喜事必到家。 喜燕子进屋,认为燕子不入恶人家。 喜家犬进屋,俗有“猪来穷,狗来富,猫儿到家带孝服”。 听喜雀叫,喜雀叫喳喳,好事来到家。 喜倒酒,倒酒地头红。 喜红色,认为它是吉祥的颜色。 忌同姓结婚,说同姓结婚,生育不繁。 忌在节日、喜庆时说“少”或“没有”,认为这样说就兆头不好。 忌对长得胖的小孩说“长得壮”,因“壮”和“葬”谐音。 忌清油倒地,有“清油倒地,背时晦气”之说。 忌蛇进屋,俗有“蛇进屋,必有哭”之说。 忌眼皮跳,俗说:“右眼跳过左,有祸没处躲”。 忌单日或逢七逢九远行,俗说“逢单不远行,勾勾日不吉利”。 其他习俗 吃新?小署到大暑之间,乡人逢“成日”吃新米饭,谓之“吃新”。家家户户采摘新鲜蔬菜,捋几穗成熟的稻谷,晒干后,用量米的升筒滚成米,做成新米饭。如系全部新米,则曰“吃全新”;如系少许新米,则曰“吃半新”。进餐时,点香鸣爆,供神敬祖。 烧窑 ?旧时烧砖瓦窑,东家要办丰盛的烧窑酒。装窑时,点火烧窑前,东家须备好香烛、纸钱、花爆、封好红包,请窑师杀鸡,用雄鸡血祭窑。意在请神驱邪,满窑全红,火中取宝,大吉大利。 三朝、满月?婴孩三朝日,外婆家送豆腐、蛋、面、肉、鸡之类,亲朋好友,送豆腐、面或布、衣、鞋、帽等。婴儿出生后一个月称“弥月”。又称“满月”。由外婆家送衣物鞋帽及面、蛋、糕点之类。亲朋送礼亦同。一般第一胎送,第二胎不送。 祝寿?万载历有周岁和逢十做寿的习惯。周岁外婆除送面、蛋、糕点、肉外,还送周岁服(棉衣、棉裤、罩衣)、摇篮(并摇篮被)、坐篮;十岁、二十岁外婆加送寿饼。三十、四十岁,岳父家除送衣物和寿面,还送寿烛、寿饼。岳父、母寿辰,女婿除送面、蛋、糕点、衣料、鲜肉外,加送寿烛、寿包、寿饼,六十岁时还应加送寿被。 奖学?万载县向有助学、奖学之风。民国时期以祠会庙产用于助学奖学。新中国成立后多改用公益金或福利金奖学。 起工、上梁、圆工?挖基脚下石称“起工”,择吉日上梁称“上梁”,新屋全部竣工称“圆工”。其中以上梁为隆重。上梁时,梁上贴以“紫微驾临”或“吉星高照”、“勤劳致富”、“自力更生”等红纸横额。栋梁两端压以麻糍,由大而小垒成宝塔形。泥、木师傅各站栋梁一端,边喝彩,边放花爆,边丢麻糍,边将栋梁徐徐升上。起工、上梁、圆工须摆酒筵,首席木工,二席泥工,三席石工,俗有“一木二泥三打石”的说法。 带童养媳?因家贫,生育子女多,难以负担,旧时家长将女孩从小出卖或许配,让其在婆家生活,称为童养媳。童养媳长大之后,往往因感情不合,不愿成亲而出走,甚至造成悲剧。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明确规定禁养童养媳,今养童养媳的劣俗已不存在。 蓄婢?清末民初万载士绅豪富喜蓄婢养奴,少则一、二人,多则五、六人不等。1932年全县有婢女数千,省政府曾专令万载县长查禁蓄婢养奴问题,并颁布了《禁止蓄婢养奴办法》。尽管立法森严,然万载养奴蓄婢之风仍盛。1949年解放后已禁绝。 纳妾?则娶偏房,万载称讨小婆。民国时期豪绅富户纳妾者多。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严禁纳妾。 溺(弃)婴?民国时期溺婴、弃婴的事,时有所闻。有因生育多无力抚养而溺(弃)婴,有因私生子女,碍脸面而溺(弃)婴。新中国成立后,婴儿受国家法律保护,溺(弃)婴为国法所不容,溺(弃)婴罕见。 缠脚 ?缠脚(俗呼包脚),自古有之。女子四、五岁开始用布帛(俗称脚带)紧扎双脚,使足骨变形。脚尖细小,称“三寸金莲”,以此为美。辛亥革命后提倡放脚、剪发,民国15年省府曾明令禁止缠脚。新中国成立后缠脚陋俗,已绝迹。 穿耳?民国初期女子年幼时,在耳朵上用绣花针扎一小孔,以佩带耳环,作为装饰。新中国成立后,少见。1979年以来,穿耳之风渐兴。 酒筵名菜 喜筵?清末民(国)初民间喜筵,县城一般有九碗,以三仙菜带头,称“三仙酒”。“三仙”即用笋打底,上盖猪肉片、豆腐片、蛋皮片之类,再加浮圆、海带片、福菜笋、粉丝、羊肉、鲜鱼、鲜肉(多用提肉——半熟肉,用席草串着,一般半斤肉,切成三块一提)。民国后期多用“四碗走”,即肘肉、鲜鱼、羊肉、鸡(或以油卷易鸡),外加一碗辣椒小菜,农村多为六碗,以肉、鱼为主体,伴以其他各色蔬菜配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四碗走”已不多见,起码是六碗,多则九碗;1990年后太部都在十碗、十二碗以上、多的二十余碗,外加二至四个小菜。 民间丧宴较为简便,多为鲜肉(三角肉)、笋、猪油渣、豆腐之类。俗称“豆腐饭”。富裕之家则与喜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