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五首》课件7.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五首》课件7

(2)诗人为什么要写红旗的情状? 送别时,诗人抓住了“红旗”这个边疆特有的意象来写,从视觉角度来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煞是美丽。同时,红旗不卷,“归客”登程,此情此景,令人黯然心动。 (3)如何理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马行处”这里指朋友远去留下的足迹。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望着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这两句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人在想些什么呢?是为朋友归京而羡慕,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诗人的笔端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而苍茫的天山雪原的雄浑背景给送别画面笼罩上一层旷达豪迈的气氛。其意境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极为相似。 (二)学习《己亥杂诗》 1、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读通诗意 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2、文本探究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可见作者怎样的心情? 以“白日斜”“天涯”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全诗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3、名句赏析 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归隐的自己,愿像护花的春泥一样始终关心民众,心系国家。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不甘自弃,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白雪歌 送武判 官归京 咏雪图 如 春风 梨花 散入 铁衣 难着 雪地 愁云 凝滞 送别图 饮归客 奏乐器 暮雪 红旗 不翻 雪满路 雪地空 雪景奇丽 气概豪迈 胸怀壮烈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辞官归隐 化泥护花—奉献一生 不畏挫折 不甘沉沦 甘心奉献 4、语言赏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三)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读通诗意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江对岸。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麻线一样密集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庇护天下贫寒的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3)你认为这首诗可分为几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节五句,秋风破屋。 第二节五句,群童抱茅。 第三节八句,长夜难眠。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 2、文本探究 (1)给四节诗各拟一个小标题。 (2)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3)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用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4)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他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给人民带来了贫困、灾难。 (5)“归来倚杖自叹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