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与财务舞弊处罚研究基于财务欺诈聚集理论.doc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与财务舞弊处罚研究基于财务欺诈聚集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与财务舞弊处罚研究基于财务欺诈聚集理论.doc

财会通讯201634,8-10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与财务舞弊处罚研 究一一基于财务欺诈聚集理论 张根文田田张王飞 合肥工业大学 导出/ 关注 分享 收藏打印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不完备法律三个层面分析了证监会介入治理财务欺 诈的理论依据,通过整理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梳理丫财务欺诈国家治 理的现状;对财务欺诈聚集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证实了欺诈聚集理论和“欺诈 行为周期至少大于7年”的论点,并发现证券监管严厉程度与财务欺诈实施频数 呈现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处罚;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事业费专项资金项目(项H编号:2013HGXJ0262)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 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资金的融通屮介, 在资金融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助于消除证券投 资者的疑虑、搭建证券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任的基石。然而,审计失败却屡屡发 生,不仅致使注册会计师面临巨额诉讼风险,还危及审计行业的公正形象。长此以 往,以财务舞弊为主要形式的证券欺诈违法犯罪必将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国证监会高度关注审计失败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并严厉处罚相关 欺诈主体和连带责任人。2001-2014年,证监会共发布261份针对财务舞弊违法 欺诈的处罚公告,涉及191家上市公司,50起违规案件,同时处罚了未勤勉尽责的 中介机构及注册会计师。木文以时间脉络为线索,通过梳理2001-2014年查处的 证券欺诈案件,试图挖掘财务舞弊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性,为今后的监管治理和注 册会计师执业提供一些路径启示。 二、财务欺诈国家治理的理论依据 信息不对称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会在“看不见的手”作用下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隐含 着信息充分、对称的假定前提。然而在现实世界屮,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哈耶 克等(2003)明确指出市场中的信息是分散的,并不满足充分和对称性。 Stigler (1961)指出信息具有搜寻成本。Akerlof (1970)指出市场交易中卖方比买 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这会影响市场效率,导致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证券市场上显得尤其突出。因掌握的信息存在质与量上的巨人 差异,证券市场各方参与者承担的风险与获得的收益明显不匹配。信息不对称为 各类证券欺诈案件滋生了肥沃的土壤,证券发行环节容易引发虚假陈述。发行方 对于所发行的证券拥有完全信息,而购买方难以甄别信息,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发 行方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或有意或疏忽地披露不完全信息,误导投资者。此 时,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勤勉尽职,积极发现财务舞弊行为,而是与发行方同谋,共 同欺诈投资者,则投资者极有可能被误导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为了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注册会计师道德风险,投资者可以收集、评价信息, 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但需耍支付额外的信息搜寻成本,无形中增加交易费用。如 果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信息搜索收益无法弥补成木,理性的投资者干脆选择退 出市场,包括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结果必然导致证券市场萎缩。 监管惩治的威慑力迫使大部分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规范自身行为,不敢有丝毫 逾矩,相当于为证券申购、证券交易修筑一道无形的防护墙。即国家治理有助于 降低交易成本,在强有力的惩罚制度下,投资者可以信任上市公司披露的、注册会 计师担保的信息,据此做出投资决策,而无须额外搜索信息。 外部性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现实经济体因存在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信息 等市场失灵现象会导致其对一般均衡的偏离,市场效率受到损害。为了规避市场 失灵,改进市场效率,需要W家介入进行干预。 具体谈到财务欺诈时,欺诈诉讼可能会成为一种“公共产品”而遭受投资者集体 的“理性冷漠”。焦津洪和高旭(2015)指出财务欺诈的经济损失通常由全体投资 者共同承担,单个投资者寻求司法救济举证困难,即使胜诉,赔偿金额恐怕也难以 弥补经济损失、时间损耗。更进一步地,寻求司法救济的单个投资者很可能成为 其他投资者“免费搭便车”的牺牲品,黄俊峰(2001)指出这种情况在普通法系W 家更可能发生,单个投资者的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私人成木高于社会成木, 产生正的外部性。因此,理性投资者合乎效益的选择就应该是保持沉默。私人诉 讼存在市场失灵,违法行为就无法被惩治。此时,国家介入治理的必要性就体现出 来了。 (三)不完备法律理论 根据不完备法律理论,由于法律的不完备,“私人诉讼”难以发挥应有的阻吓作 用,当满足“标准化”和“外部性”两个条件时,引入政府“主动式执法”模式 是合理的。财务欺诈规制的相关法律就存在较强的不完备性:首先,对财务欺诈行 为的处罚力度不够,普通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