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地中医治疗与四季养肝要旨.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聚地中医治疗与四季养肝要旨

湖北省中医院 感染科 邵冬珊 主任医师 一、 定义: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中医文献中的癥瘕、痃癖、肥气、息贲、伏梁、痞气等病证皆属积聚范畴。 积 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是为脏病。 聚 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是为腑病; 二、沿革 《内经》首先提出积聚之病名 ,并对其形 成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论述。 《灵枢﹒百病始生篇》:“积之始生,得寒乃生, 厥乃成积。” 《灵枢﹒五变篇》论述了肠中积聚的形成,有“肠中积聚”之说。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治法。 《难经》对积与聚作了明确的区别 《难经·五十五难》论述了邪入五脏留而成积的 病证“肝之积名曰肥气;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 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奔豚。” 《难经》注重辨积和聚:“气之所积名曰积,气 之所聚 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府所成也。 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所,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 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 根本,上下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 别知积聚也”。 《金匮要略》鉴别诊断并出方药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 《金匮要略》将疟疾引起的癓瘕,即脾肿大称疟母,并用鳖甲煎丸主之。此方现代常用治肝硬化。 《金匮·虚劳病篇》论述了劳伤引起的“干血痨”证,即瘀血留于体内引起的病证,用大黄庶虫丸治疗。此方防治肝纤维化疗效确切。 《医宗必读》、《证治准绳》、《千金要方》的论述 《医宗必读﹒积聚》提出治疗的攻补二法,并指出治积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就是要根据病程中正邪盛衰掌握攻补之法。 《证治准绳》提出了治疗积聚必分初、中、末三期的主张,现在仍为临床所遵循。 《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学入门》等医籍,不但采用内服药物治疗,还注意运用膏药外贴、药物外熨、针灸等综合疗法。 三、范畴 “积聚” 相当于西医的肝脾肿大,肝硬化,腹腔肿瘤,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肠梗阻、肠扭转等。 四、病因病机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由气结到血瘀;肝气犯脾 导致气滞,痰浊阻滞。病在气则为聚 ,痰浊瘀务 阴滞,形成积。 饮食所伤:饮食不节,包括嗜(酒、肥甘厚味、辛 辣),损伤脾胃,痰浊内生。饮食不洁,(有毒之 物)伤及肝脾,影响气血。食物过急、不正姿势、 进相反食物、进克我之味,(肝忌辛、心忌咸、肾 忌甘、肺忌苦)。皆为积聚之因。 感受邪毒:寒邪入腹伤脾阳,津液留滞,著而不去。 湿热之毒侵袭,阴滞气机,痰浊内生。“诸脏受邪 , 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诸病源侯论》)。 它病转归:久疸、久疟、久泻久利致湿热痰浊阻滞, 气滞血瘀,日久成积成聚。 五、诊断 一、临床特征 以腹部触及或大或小、质地或软或硬的包块,或胀或痛为临床特征。 以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发作时可见腹部气聚胀满,缓解时则气聚胀满消失为临床特征。 六、治疗原则 调气理血 聚证:重在调气,疏肝理气,行气消聚。 积证:重在理血,活血化瘀,散结软坚。 三、分证论治 肝气郁滞:脘胁胀,症状可随情绪变化。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聚证 方药:木香顺气散或逍遥散 食滞痰阻:纳呆,便秘,腹部有条索状物。 治法:行气化痰,导滞通腑 方药:六磨汤 三、分证论治 气滞血阻:结块不坚,胁腹胀等气滞症。

文档评论(0)

镜花水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