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认》文言文阅读题的答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误认》文言文阅读题的答案

[标签:标题] 篇一:文言文练习--误认 误认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②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① 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顾:归:亡:诣: 2.选出与“顾而谓曰”中的“而”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不思则罔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溪深而鱼肥D 杂然而前陈者 3.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4.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5.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 篇二:张观传阅读答案 篇一:张观传阅读答案 张观传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少谨愿好学,有乡曲名。中服勤辞学科,擢为第一,授将作监 丞、通判解州。会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降监河中府税。复通判果州,改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迁太常丞,出知杭州。还判国子监,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星流、地震、雷发 正月,诏求直言。观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以致灾异。(剩余1172 字) 公司:北京龙源数媒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3号德胜国际中心b座 11层电话:010三:张观传阅读答案 百度文库 更多 下载 收藏 分享 搜索 字号大小 昼夜切换背景设置 可使用电脑版或“文库客户端”下载此文档 下载文库客户端 返回 2016年广东湛江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人数:4人 页数:13页 价 值:2下载券湛江市2016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儒家教育特重诗,《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宗旨说:??兴 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 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就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蕴于 中的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 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儒家 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 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德育是他们的最 后鹄的,这是他们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相同的。不过他们高于柏拉 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 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 必须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严格地说,善与美 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 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所以在古希腊文与近代德文中,美善 只有一个字,在中文和其他近代语文中,??善??与??美??二字虽分开,仍可互相替用。真正 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犹如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文 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需求惬心贵当。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不仅因其不善,也因其 丑,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 时也有道德修养。 美育为德育的基础,英国诗人雪莱在《诗的辩护》里也说得透辟。他说:??道德的大原在仁 爱,在脱离小我,去体验我以外的思想行为和体态的美妙。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善人,必须能深广地想象,必须能设身处地替旁人想,人类的忧喜苦乐变成他的忧喜苦乐。要达到道德上的善,最大的途径是想象;诗从这根本上做功夫,所以能发生道德的影响。??换句话说,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比如你哀怜一个乞丐,你必定先能设身处地想象他的痛苦。诗和艺术对于主观的情境必能??出乎其外??,对于客观的情境必能??入乎其中??,在想象中领略它,玩索它,所以能扩大想象,培养同情。这种看法也与儒家学说暗合。儒家在诸德中特重??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0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