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明清时期衰比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明清时期衰比较

学术论文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7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79 宪政研究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227 典藏文献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100 学术论文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101 学人文集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102 对策研究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103 调查报告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104 百家争鸣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105 观察与思考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889 学术规范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905 学术动态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971 学术论坛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1075 博客推荐 HYPERLINK / 首页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8 学术与争鸣 HYPERLINK /NewsList.asp?ClassID=100 学术论文 明清时期中西方不同命运的制度诠释 作者:徐晓全 来源:作者赐稿 本站发布时间:2010-1-3 18:53:17 阅读量:434次 ?? 摘要:十六世纪后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中西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分析产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十六世纪;资本主义;专制主义;制度结构;制度绩效   十六世纪后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当时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正在逐步取代专制主义,传统政治正一步一步走向衰亡。西方封建社会经济结构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西方世界从此崛起了一个又一个大国,成为世界的霸主。而同时代的中国,专制主义统治不但没有受到挑战,反而在空前的强化。明朝的专制统治不仅使“家天下”的专制主义观念扩大到整个明代宗室,从而形成了一个皇族地主集团,而且整个官僚集团与专制主义皇权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共同蚕食、鲸吞着社会的经济财富,使科学技术始终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以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使资本主义始终萌而不发。专制主义使中国社会未能像欧洲那样迈进资本主义的门槛。在这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中西方的制度结构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一个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一个是明清空前的专制主义与独裁统治。制度结构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产权安排,而产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兴衰。西方殖民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和掠夺殖民地,把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却始终不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在中外的交流与碰撞中,逐渐由主动变为被动防守,成为西方国家蚕食的对象,并且在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事实上,直到明朝中期,中国的很多技术一直是领先世界的,经济的繁荣更是令西方人羡慕不已。到175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依然是世界GDP的1/3。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其《大国兴衰》一诗中写道:“在近代以前的各个文明中,显得最先进,感觉得出最优越的,莫过于中国文明。15世纪时,中国人口达到1亿至1.3亿,……中国文明最令人惊奇的特点必定是它在技术上的早成……。”[1]明清政治、经济发展史的事实是,政治日趋腐败,而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朝局混乱与经济繁荣同时并存。然而经济繁荣的背后并非制度结构带来的有效产权,它只是专制主义夹缝中体制外的繁荣。帝国的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迟早会限制这种发展。无效率的产权下是不会产生良好的制度绩效的。明清中西方出现不同命运,其直接原因是产权安排的不同所致,而不同产权安排的背后则是制度结构的差异。   一、海禁:中国丧失了崛起于世界之巅的最佳时机   十六世纪是世界的分水岭,东西方的历史此时都处于一个全新发展的关键时刻,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从广袤的大陆转向了浩瀚的海洋。中国人的浩大船队出现在世界的最前端,比西方早将近一个世纪。大明帝国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先后7次出航,航程15000余海里,总行程10万余里,每次访问的国家和地区少则十几个,多则三十个,最远到达南非东岸。其规模之大,船舶之多,人员之众,航行范围之广,都是其后欧洲人的远航无法比拟的。中国人创造了一个航海史上的旷古盛举。然而,就在郑和的船队第七次下西洋归来的第三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