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袁隆平.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讲袁隆平

张胜光制作 第8讲 科学家的成功之路 第一节 国家最高科技奖 获奖者风采 国家科学技术奖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颁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 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领域开创的“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被国际数学界广泛应用。 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堪称“杂交水稻之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中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2005年7月6日16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多项成果国内首创并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巨型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 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专家刘东生院士(右),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航天技术专家 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左),神舟系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首次出现空缺。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九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院士,建立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环流的突变的发现、提出大气能量频散理论、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研究和人类有序活动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等。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院士,他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创立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国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院士。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四川成都人。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已逾60年。1916年出生在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现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兼研究员,《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主编。 第二节 袁隆平的成功之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并让它的大面积种植成为现实的人,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据统计,目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我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而产量占总产量的60%。中国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解决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袁隆平功不可没。 袁隆平谈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感受. 3’39’’ 袁隆平谈杂交稻的产量与品质 6’02’’ 袁隆平谈世界引种情况 5’50’’ 袁隆平谈家庭关系 4’05’’ 袁隆平的第一个科研项目 最初他按照米丘林、李森科“无性杂交”学说进行教学和科学试验。按照他们经典的理论,以及当时国际上的普遍观点,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对这些学说产生了怀疑,而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