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祛痰剂一

祛 痰 剂 一、概念: 组成:祛痰药 作用:排除或消解痰涎 治证:痰证或喘咳。 属“消法”的范畴。 (1)痰浊产生与脏腑的关系: 脾—由湿而生,聚湿成痰“脾为生痰之源” 痰 肾—痰之本为水,水泛成痰饮“主水在肾”, “肾为生痰之根”。 肺—因气而聚,滞留于肺“肺为贮痰之器” 咳喘 《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2)常见的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一般之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痰证 中风、癫痫 流注于脏腑、 痰核、瘰疬、 经络之痰证 肿瘤、眩晕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湿痰证—二陈汤 2.清热化痰—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风痰咳嗽:止嗽散 5.治风化痰—风痰证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三、使用注意: 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 “治痰必先祛湿” 2.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 感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 3.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 顺矣。”《证治准绳》 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不 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 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 、开窍等法联合运用。 一、燥湿化痰 二 陈 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 【用法】 上药口父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 1、湿痰咳嗽证。 2、痰湿眩晕、瘿瘤。 痰湿滞肺,肺失宣降:咳嗽痰多色白。 痰阻气滞:胸膈痞满。 脾失健运, 痰湿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湿聚成痰 痰湿上凌于心:心悸 阻滞清阳:眩晕。 【病 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 胃失和降。 《医方集解》“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饮,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成痰,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解】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理气和胃,使气顺痰消咳止。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杜 绝生痰之源)。 生姜—合半夏即小半夏汤。 ①助二陈降逆和胃化痰;②制半夏之毒。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1、半夏+橘红 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 3、注意治痰之本—健脾去湿,体现“治 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润,脉滑。 2、临证加减: 若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 加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 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若风痰而见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者,加 制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以祛风化 痰; 若食痰而见脘胀纳呆,嗳腐吞酸者, 加 莱菔子、枳实、神曲以消食化痰; 若顽痰不化、咯痰艰难者,加海浮石, 青礞石以攻逐陈伏之痰。 3、现代运用: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型毛细支气管炎、癫痫、糖尿病、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属于湿痰所致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祛痰止咳、 灭菌、抗炎、抗肿瘤作用。 5、附方: ①本方(去乌梅)+南星、枳实 导痰汤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