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场馆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培训.docVIP

旅游场馆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培训.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场馆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培训

旅游场馆、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培训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节假日制度的实行,选择出门旅游的普通老百姓逐年增多,旅游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大部分著名宗教活动场所成为旅游景点,更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 一、消防工作现状 (一)加强消防管理的重要性 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旅游、宗教活动场所多为文物古建筑,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北京紫禁城、苏州园林、西藏布达拉宫、四大佛教名山的寺庙以及武当山道教建筑等,不仅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2、推进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著名的宗教场所已发展成为各地旅游的必经之地,部分旅游景点也依托宗教场所来吸引人气,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是否达到要求,对于吸引游客参观游览、宗教人士参禅礼拜继而发展当地旅游行业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旅游行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避免发生亡人事故的需要。旅游、宗教场所往往游客、宗教人士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亡人火灾事故。且大多旅游、宗教活动场所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酿成大火。另外,部分旅游、宗教场所地理位置远离城市,有的甚至在山区,路途遥远,消防水源缺乏,往往给施救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4、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旅游场馆、宗教活动场所人员流动量大,尤其现在社会信息膨胀,人人是记者,一旦在旅游场馆、宗教活动场所发生火灾,第一时间,视频、照片势必会在互联网上大肆泛滥,转瞬传遍省内外甚至全国,造成的社会影响将远远大于火灾本身带来的影响。 (二)当前火灾形势分析 近年来全国火灾形势 年度 起数 死 伤 直接损失 2004 252704 2558 2969 16.7亿 2005 235941 2496 2506 13.6亿 2006 222702 1517 1418 7.84亿 2007 159000 1418 863 9.90亿 2008 133000 1385 684 15亿 2009 12.7万 1076 580 13.2亿 2010 13.17万 1108 573 17.7亿 2011 12.54万 1106 572 18.8亿 2012 15.21万 1028 575 21.8亿 2013 38.8万 2113 1637 48.5亿 (三)旅游场馆、宗教活动场所火灾的主要特点 1、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不少旅游、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年代久远,建筑结构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为三、四级。据统计,现代建筑物中木材的使用量不超过0.03立方米,而有的旅游、宗教活动场所木材使用量高达数立方,如:山西应县佛光寺释迦塔,每平方米使用木材4.78立方米,其火灾负荷比现代建筑大了整整148倍!加上木材普遍采用松、柏、杉等含有大量可挥发性物质的树脂材料,更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 2、建筑空间大、火势蔓延快。旅游、宗教活动场所无论是景观、庙宇还是教堂,在使用性质上,都是供游客和宗教人士游览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公共建筑,所以其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同时,为了彰显大气和宏伟,在建筑设计上往往比较雄伟高大。这样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冷热空气会形成强大的对流,形成立体性燃烧,给火灾扑救带来很大难度。 3、消防设施缺乏。大部分旅游、宗教活动场所历史年代久远,先人虽然在设计上对防火灭火有所考虑,但往往十分原始、朴素,如用马头墙作室内外防火分隔,防止建筑间火势蔓延;用风火檐代替木屋檐,改变了木屋檐易于起火的状况;天井、过道放置太平缸;寺庙门前设置放生池,火灾时作为消防水池。但这些措施,一旦形成大火,往往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四)旅游场馆、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诱发火灾因素多。旅游场馆、宗教活动场所由于场所的特殊性,存在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宗教祭祀用火多、用电不规范、避雷设施少、外来人员多等先天性消防安全隐忧,诱发火灾因素多。 2、建筑存在先天隐患。特别是少数民族、佛教、道教建筑,往往形成建筑群,有的占地数百亩,房屋多达千间,建筑面积数万平方米。加之我国宗教建筑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讲究对称,紧凑,在建筑平面上多数采用中轴对称方式,向两侧等距离布置,使得建筑高度密集,防火间距狭小,甚至没有防火间距。先天性的火灾隐患使得一旦发生火灾,就出现火烧连营的局面。 3、电气隐患多、火源难以管理。有的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由于电气线路设计、安装不规范,存在电线未穿管,线路临拉乱接,超负荷使用电器,违章使用电热器具等现象,电气火灾隐患大量存在。信徒、游客吸游烟,乱扔烟蒂,更是增加了火灾危险性。 4、消防水源不足,消防通道不畅。不少旅游、宗教活动场所远离城市,有的甚至在深山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