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造艺术(下).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建筑造艺术(下)

木构架建筑群从发生期开始,就一直以离散型形态出现,离散型布局有两种基本组合分式,一种是群体组合中形成庭院的,称为庭院式布局,另一种诸多没有形成庭院的组合方式,称之为小庭院式布局。 在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中,庭院式布局都属于主流是中国建筑组群构成的基本方式。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2008.7.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书 《营造法式》 北宗宋哲宗,微宗朝将作监李诫所编修(1103年)性质略似今天的设计手册,建筑规范,是我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著。 如果说中国古代建筑拥有一个独特的结构体系的话,那么《营造法式》就是这一结构体系的最早阐释者,或是“体系化”的经典。因此,《营造法式》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建筑“文法课本”之一。 杂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书 《营造法式》内容: 全书三十卷,将营造工程清楚地分为: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13个工种。将传统理论重新整理,统一散乱的构件名称,清楚地制定各种建筑物定例、制度、图样制作、工料原则,人力分配等范围。 杂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书 北宋中叶、官员营私舞弊,贪污挥霍成风,所以有了《水浒传》之“逼上梁山”,有了“包青天”,国家林木资源大量损耗。《营造法式》即在这种背景之下出现的建筑工程指导大全。有效地杜绝了浪费,提高了工效。 李诫首先针对国家工程“用耗太宽(浪费)关防无术(舞弊)”的情况,进行古籍及传统技术的考证,亲自与工匠讨论各种施工步骤,将新旧可行之法整理出355条标准则例。 杂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书 《营造法式》除了将上至隋唐的建筑技术和经验做了一次全面性的整理之外,最可贵的就是将古代建筑技术中的标准模数制(材)做详尽了说明,令后世知道当时建筑标准系数的内容。 《营造江式》的整体结构体系,用一句话说就是:以“中心”为核心,立足于营造本质,与实践而建构起来,“一个理念”,两大系统六大范围,和十三大类型相互统一的理记体系。 一个理念:“中和”精神 两大系统:言象系统(文字语言,图像语言) 六大范畴:总释,制度,功限,料例,等弟,图样 十三大类型: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 杂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书 《工程做法则例》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清工部颁布。 全书七十四卷,前二十七卷为二十七种不同之建筑物:大殿,厅堂,箭楼,角楼,仓库,凉亭等每件之结构。依构材之实在尺寸叙述。 自卷二十八卷至四十为斗栱之做法,安装法及尺寸。按尺寸将半拱分为十一等。较之宋式乃多及三等。自卷四十一至四十七为门窗隔扇,石作,竹作,土作等做法。后面的内容为各种工料之估计。 杂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一.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 4.崇厚阶基之衬托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一.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 4.崇厚阶基之衬托 清式望柱头的 若干定型样式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二.多样化群体布局 以多座建筑合组而成之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于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体对称之布局。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 反之如优游闲处之庭园建筑,则常一反对称之隆重,出之以自由随意之变化,部署取高低曲折之趣,间以池沼花木,接近自然而入诗画之境。此两种传统之平面部署,在不觉中含蕴中国精神生活之各面,至为深刻。 四合院重“礼”。规模最大,形态最为复杂的四合院群体,是紫禁城;而苏州园林重“乐”,在布局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二.多样化群体布局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二.多样化群体布局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二.多样化群体布局 木构架建筑群从发生期开始,就一直以离散型形态出现,离散型布局有两种基本组合分式,一种是群体组合中形成庭院的,称为庭院式布局,另一种诸多没有形成庭院的组合方式,称之为小庭院式布局。 在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中,庭院式布局都属于主流,是中国建筑组群构成的基本方式。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蕴 二.多样化群体布局 我国家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