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临江市污水厂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地点临江市污水处环评报告.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临江市污水厂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地点临江市污水处环评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临江市污水厂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地点临江市污水处环评报告

PAGE X PAGE 36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临江市污水厂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 建设单位 临江市双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张德华 联系人 张德华 通讯地址 临江市干沟子西侧 联系电话邮编 136400 建设地点 临江市污水处理厂预留空地 立项 审批部门 临江市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临发改审批字【2016】343号 建设性质 改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D4620 占地面积(m2) 2450 绿化面积(m2) -- 总投资 5537.03万元 环保投资 5537.03万元 投资比例 100% 预期投产日期 2017年12月 预计年工作日 365天 1、项目由来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十条”要求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水十条”要求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 临江市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位于临江市城区干沟河附近,占地37350m2。现处理污水设计规模2.5×104m3/d,于2012年建成并投产运行,水厂采用A2/O生化反应处理工艺,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4.1.2.2条款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排入GB3838地表水III类功能水域。本工程出水排入鸭绿江,该水系为III类功能水域,故污水处理厂出水应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日均处理污水量未达到设计处理能力,同时整个城区现在并没有完整的污水收集管网,城区部分街区的污水任意乱排、沿街居民以及公建就近将污水排入街道沟渠或直接浇撒路面,夏季蚊蝇滋生,冬天路面冻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环境和道路交通,直接污染了临江自身生态环境。 在这种形势下,临江市双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决定在临江市污水处理厂预留空地建设临江市污水厂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对原有A2/O生化池进行改造,并新建中间提升泵站1座、新建深度处理间1座、新建加药间1座、新建并拆除原有紫外线消毒间。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设计规模2.5×104m3/d,配套d400-d800污水收集管线共计11.504km。 临江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临江市城区西南部干沟河西侧50m,铁路北侧100m。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于2008年7月编制完成《吉林省临江市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吉林省环保局以吉环建(表)字[2008]204号对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现污水实际处理水量2.5×104m3/d,现各设施运行正常。2012年12月吉林省环保厅以吉环审验字[2012]227号《关于吉林省临江市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临江市双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正式委托吉林大学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和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现状和拟建项目基础资料的前提下,编制并完成了《临江市污水厂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在报告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临江市环保局的热心指导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编制依据 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8.1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1实施 2015.8.29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4.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第二次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12.28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 (12)《中华人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0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