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重农思想概述
中国重农思想概述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下面我主要从古代、近代、当代三个阶段对我国的重农思想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一、中国古代重农思想
中国最早的重农思想产生于西周时期,这比法国重农学派的产生要早2000 多年。中国古代重农思想考察的时间范围始于西周,止于鸦片战争爆发之前。重农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一根主线,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经济思想。不同于法国重农学派,中国古代重农思想时间跨越大,涉及人物多,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就表现在这些人物的经济思想之中。
1、先秦的农本思想
(1)重农思想的产生
早在西周后期,王室大臣虢文公为了规劝周宣王行籍田之礼,说过:“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孰庞纯固于是乎成。”这可以看作中国古代最早系统阐述重农思想的开端。
(2)李悝
李悝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重农主义的先驱。他从生产力的角度主张“尽地力之教”,“治田勤谨”。他认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主张政府应推行平籴之法,以稳定经济,维护封建统治。“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他初步认为农业是财富产生的唯一源泉”,他认为“农事害”是“饥之本”“, 女工伤”是“寒之源”。
(3)商鞅
商鞅是把重农思想发展到重农抑商思想的第一人,在《商君书》中,他提出了“本”、“末”二字,他认为农业是本业“, 治国能搏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他极力反对“商贾技巧之人”,主张重农抑商。他还提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把农业与战争紧密连接在一起。
(4)韩非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农耕政策。他指出“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而篡组锦绣刻画为末作者富”,同时斥责“商官技艺之末”不劳而获,是不生产财富的社会寄生虫,也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食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从韩非起,我国就明确提出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
2、西汉的重农思想
(1)贾谊
贾谊指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利多而财有余,何为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不至”。在消费方面,他批评“末技游食”之民的寄生和浪费,指出“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2)晁错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指出“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所以要“务农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3)王符的新本末论
王符指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主,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王符指出农工商各有本末。他还说“富民者,以农桑为本”,可见重农抑工商仍然是他的理论基础,王符的思想并没有彻底脱离重农抑商的观念。
3、唐宋时期的重农思想
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人物陆贽主张“劝农”、“地著”、“固本业”,但反对压制工商业。他认为,“国之纪纲,在于制度,商农工贾,各有所专”,要使人民“咸安其分”,就要把“通商务农”看成立国和治国的基本措施之一。白居易认为:“善为国者不求非农桑之产,不重非衣食之货”,但他反对使“农商者失其业”,强调“平均其贵贱,调节其轻重,使百货通流,四人交利”,使得“务本者致力”“, 趋末者同心”。宋代的欧阳修认为:“前世为法以抑豪商,不使过侵国利与为僭侈而已。至于通流货财,虽三代至治,犹分四民,以相利养”“, 故夺商之谋益深,则为国之利益损”,因此他主张政府不要和商贾争利,这样“夫欲十分之利皆归于公,至其亏少十不得三”,还“不若与商共之,常得其五也”。司马光在肯定“农者天下之本”的同时,又明确指出:“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4、明清时期的重农思想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脱离封建经济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还是一种尚未独立的、微弱的经济形态。因此,先进思想家们反重农抑商的思想并未得到广泛的宣传,也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固有的重本抑末思想,明清的统治者也奉行着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指示:“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洪武十四年还规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