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吕思勉论中国货币史
Lü Simian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inage
黄阿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上海 200062)
内容摘要 吕思勉是20世纪中国史学大家之一,旧学根基深厚;但也积极吸取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应用于史学研究。本文以吕思勉论述中国货币史为切入口,探讨吕思勉关于中国货币史的基本认识、研究理论与方法及其不足,以窥吕氏史学风貌。
关键词 吕思勉 中国 货币史 经济学理论
吕思勉是20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家之一,他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了当时的新史学建设 关于吕思勉与新史学关系的论述,可参阅虞云国《论吕思勉的新史学》(载《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4期)、张耕华《吕思勉与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哲版)2003年第1期)等。。吕氏旧学根底深厚,史著取材于普通文献,治学风格崇尚通博 张耕华《吕思勉与他的中国制度史》载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述》(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另一方面,吕思勉也积极汲取西学新知应用于史学研究,大凡阅其史著者皆可体察。王家范论吕思勉时说:“
关于吕思勉与新史学关系的论述,可参阅虞云国《论吕思勉的新史学》(载《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4期)、张耕华《吕思勉与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哲版)2003年第1期)等。
张耕华《吕思勉与他的中国制度史》载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述》(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37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吕思勉早年向往旧时经济之学 吕思勉《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吕思勉遗文集》(上),第43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此种经济之学,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学问总括。彼时尚无学科分类概念,一切社会上、政治上的问题,读书人都应略知大概,目的在于经世。这是吕思勉幼年所立志向,亦是其一生问学治史之旨归。他曾说,研究学问的人,不能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书本里,要肩负社会改革之责,要为现实谋实用。他批评“向者士夫埋头钻研,几谓天下之事,尽于书籍之中,其号称读书,而实不能读书者无论矣;即真能读书者,其学问亦多在纸上,而不在空间。能为古人作忠臣,而不能为当世效实用” 吕思勉《论国人读书力减退之原因》,上海《时事新报》,1918,3,15。。又说:“大凡一个读书的人,对于现实社会,总是觉得不满足的,尤其是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于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不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摸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学问做什么?所以对于现状不满,乃是治学问尤其是社会科学家真正的动机。” 吕思勉《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学习方法》,《吕思勉遗文集》(上),第41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本乎此,他一生关注社会改良,撰写了
吕思勉《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吕思勉遗文集》(上),第43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吕思勉《论国人读书力减退之原因》,上海《时事新报》,1918,3,15。
吕思勉《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学习方法》,《吕思勉遗文集》(上),第41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物价与货币是吕思勉早年就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自十九岁时始,“先生治史颇重视物价的变迁,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细心记录物价,可惜毁于抗战。 李永圻主编《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第26-27页,上海书店1992年。晚年吕思勉还说:“予年二十余,虏朝始大铸铜元,时卖买久以银论价,而工资犹多论钱,铜元既多,钱价日落,而工资不增,劳力者遂不可终日。予目击其状之惨,始有意作历代币价考,其所搜集,以正史为主,间亦以他书补之,报纸所载,听睹所及,附益焉者亦不少,未及属稿,倭寇入犯,积年笔记多藏小楼中,屋遭炸毁,亡失过半。” 李永圻主编《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第235页。甚至吕思勉首次参与学术论争的文章也是有关货币的 按:《论货币与井田》,原名《致廖仲恺、朱执信论公开信》,载1920年《建设杂志》第二卷第六期。。缘于对下层民众的关怀,无论是读史札记,还是二部通史和四部断代史,货币与物价始终是吕思勉论述的重要内容,如断代史《魏晋南北朝史》就用了相当篇幅论述当时的物价,吕氏本人对这部分内容也甚是满意
李永圻主编《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第26-27页,上海书店1992年。
李永圻主编《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第235页。
按:《论货币与井田》,原名《致廖仲恺、朱执信论公开信》,载1920年《建设杂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