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6
中国林科院
博士生专业基础课
木材毛细管流体动力学
鲍甫成
2006 / 07 / 20
2007 / 07 / 12
2008 / 11 / 20
2009 / 09 / 28
2010 / 09
2011 /
2012 /10 / 19
201
目 录
1. 木材毛细结构与毛细管力(Capillary structure and force in wood)
1.1 液体表面性质(Surface properties of liquid)
1.1.1 气—液界面表面层
1.1.2 表面能
1.1.3 表面张力
1.1.4 气—固界面润湿现象
1.1.5 毛细现象
1.2 毛细张力与毛细压力(Capillary tension and pressure)
1.3 木材毛细结构(Capillary structure in wood)
1.3.1 针叶树木材毛细结构
1.3.2 阔叶树木材毛细结构
2. 毛细管力与木材干燥(Capillary force and wood drying)
2.1 水分移动机理(Moisture movement mechanism in wood)
2.1.1 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水分移动
2.1.2 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时水分移动
2.2 皱缩形成原理(Collapse in wood)
2.2.1 皱缩形成原因
2.2.2 皱缩形成过程
2.2.3 皱缩的减少和回复
2.3 纹孔闭塞机理(Pit aspiration in wood)
2.3.1纹孔闭塞动力
2.3.2 纹孔闭塞形成过程与还原
2.3.3纹孔闭塞变异性
3. 毛细管力与木材浸注(Capillary force and liquid impregnation of wood)
3.1 内压力浸注原理(Liquid impregnation of wood by internal or capillary force)
3.1.1 单向浸注
3.1.2 立体浸注
3.2 外压力浸注原理(Impregnation of wood by exterior force)
3.2.1 毛细管力对压力浸注的影响
3.2.2 端部浸注
3.2.3 冷热槽浸注
3.2.4 压力罐中高压浸注
参考文献(Reference)
木材流体关系学是研究木材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及其效应的一门科学,包括木材流体静力学与动力学两部分。前者是研究木材与其周围流体介质的平衡规律性学向,后者则是探讨木材中流体移动的规律及其移动过程的动力学。木材毛细管流体动力学虽是一门基础科学,但是它与木材非机械加工处理,例如制浆、造纸、防腐、阻燃、改性、涂饰、油漆、胶粘、干燥、真空等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木材毛细管流体动力学,可以了解木材非机械加工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物理现象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从而可以有助于掌控这些非机械加工处理过程。
1.木材毛细结构与毛细管力
1.1液体表面性质
1.1.1 气—液界面表面层
自然界中液体分子运动的特征以及液体的许多性质,都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来决定的。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只有在很短的距离内才能发生作用,这个距离不超过6×10-7cm。由于分子引力在各个方向上是一样大的,因而分子引力作用范围可以认为是一个半径不超过6×10-7cm的球。若在液体内部任意取一个分子M1(图1),以它为中心的分子作用球就处在液体内部,球内所有分子对M1
图1 液体表面层
但在液体表面上的分子M2所受到的引力情况就不同于M1,以M2这个分子为中心的分子作用球,只有一半在液体内部,另一半在气体中,作用球上半部的气体分子,比起下半部的液体分子要少得多,所以它们对M2的吸引力比液体部分对M2的吸引力小很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可以认为只有作用球下半部的液体分子对M2有作用。作用球下半部的所有分子对M2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跟液面垂直而指向液体内部。
对于液体分子M4来说,由于它跟液面的距离等于分子作用球半径,因此球内各分子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也就等于零了。
可以看出,液体在跟气体交界并且厚度等于分子作用球半径的液体薄层中的所有分子(M2),都受到指向液体内部力的作用,液体表面的这一薄层叫做表面层。
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在指向液体内部的引力作用下,有从液体表面层进入液体内部的趋势,因而液体要尽可能地缩小它的表面积。
1.1.2 表面能
由于表面层里的分子都受有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作用,如果要把液体分子从内部移到表面层去,就必须克服这个拉力作功,这个功变成分子的势能。表面层中全部分子所具有的额外的势能的总和,叫做表面能。它是内能的一种形式。液体的表面越大,具有势能的分子数也就越多,表面能也就越大。
根据一个物体在稳定平衡时势能最小的原理,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某市某路路基缺陷检测报告..doc
- 某水厂净水厂工程监理规划..doc
- 某小二水库拆除新建施工组织设计..doc
- 某小桥空心板预制、安装施工方案_secret..doc
- 某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 某小型燃煤电站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脱氮处理系统的设计..doc
- 某校校园仓储选址..doc
- 某综合楼水电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 母杜柴登施工组织设计(9月3日赵飞版)..doc
- 母杜柴登施工组织设计(9月5日王峰修改版)..doc
- 《农村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与乡村振兴路径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品牌化建设中的艺术教育政策支持策略改革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基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化教学对学生听力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学物理智能教育平台在实验探究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画像构建与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开发与跨学科融合设计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生课间活动偏好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联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反思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煤矿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