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内 科 学
动脉粥样硬化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Atherosclerosis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内 容
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增厚变硬,
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
并存在(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
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
的逐渐退化,
继发性病变(斑块内出血、破裂、血
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多种细胞聚集: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
T淋巴细胞
结缔组织基质增生:胶原、弹力纤维、蛋白多糖等;
脂质聚集:细胞内外,胆固醇结晶
斑块中脂质及结缔组织含量决定斑块的稳定性
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硬化(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致死性
MI中4/5发生在65岁以上
性别:男:女=2:1,
血脂:
升高:TC,TG,LDL-C,VLDL-C,
Apo(B) ,Lp(a)
降低:HDL-c,Apo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能使各种心血
管意外降低30%,MI危险性降低62%
血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高3-4倍
吸烟:2-6倍,协同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男性相对危险1.9,女性3.3,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早、
病变弥漫。
冠心病等危症:成年DM患者75-80%死亡原因为血
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周围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7年期间致死性/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East West Study )
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n=1373 n=1059
50
45%
45
数 P 0.001 P 0.001
件 40
事 35
梗 30
心
生 25 20%
发 20 19%
间 15
期
年 10
7 5 4%
0
无心梗病史 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