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的诊你治体会.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膜后肿瘤的诊你治体会

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 刘光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 是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内的肿瘤 不包括胰腺、肾脏、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内的肿瘤 间隙的前面是壁层腹膜、右肝裸区、十二指肠的一部分,升结肠和直肠的腹膜后部分,后面为腰大肌、腰方肌。 间隙内的器官和组织:肾、输尿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髂内外动静脉、腹腔神经丛、淋巴管及淋巴结等。 重要性 缺乏系统介绍 与重要血管关系密切 肿瘤较大时易累及腹内脏器 涉及多学科 易复发 手术不定型 发病率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1%~0.2%,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0%~20%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50~60岁 组织学分类 起源于中胚层组织:脂肪组织、、平滑肌、纤维组织、横纹肌、淋巴组织、淋巴结、血管组织、粘液组织、腺组织、间皮组织、 起源于神经组织:神经鞘膜组织、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外嗜铬细胞 起源于胚胎残余物:肾原性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 起源不明的肿瘤:黄斑肉芽肿、未分化恶性肿瘤 症状 腹部肿块 疼痛与腹胀 发热 体重减轻 其他压迫症状 影像学检查 腹部平片 胃肠钡剂检查:钡餐或钡灌肠 肾盂造影 B超:还可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 CT及CTA 磁共振成像(MRI) 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其他治疗 手术治疗 确诊后尽早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涉及脏器及组织较多,如内脏、血管、肾及输尿管等,应作好肠道准备、肾切除准备、大量备血 手术治疗原则 争取早期手术:肿瘤越小,切除率越高。 肿瘤根治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 肿瘤部分切除:减瘤手术 剖腹探查活检术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争取再次、多次切除术 手术注意要点 切口选择适当:充分暴露为原则 防止术中大出血:解剖熟悉、血管外科基础、阻断血管、必要时换血管、 根治术有困难时,宁可放弃手术,不要勉强切除致病人术中死亡。 病例分享 病例一 李xx,女,34岁,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4年,陀螺刀治疗后1年,上腹部胀痛4月 第一次术后病检:腹膜后梭形细胞瘤,低度恶性 陀螺刀治疗后稍缩小 术后病检 中度侵袭性间质瘤 病例二 马XX,女,49岁,消瘦2月,发现腹部肿块1周入院。 2000年行腹部肿瘤切除,病检为淋巴瘤 此次CT示腹腔、盆腔内肿块,左肾前内侧及右腹直肌肿块,转移? 手术:左半结肠及腹膜后肿块切除,盆腔肿块二期切除 病检:神经内分泌性肿瘤 病例三 彭XX,男,70岁,脂肪肉瘤术后2年,又发现肿块3个月 CT示腹膜后巨大肿块,考虑复发 手术:腹膜后巨大肿块切除,右半结肠切除,十二指肠部分切除 病检:混合型脂肪肉瘤,(髂总动脉淋巴结):转移性脂肪肉瘤 肿瘤与左半结肠密不可分,易出血,联合脏器切除 盆腔肿瘤因血源紧张,拟二期切除 肿块紧贴十二指肠 肿块凸出于十二指肠内 肿瘤包绕肾门结构 右髂动脉旁淋巴结钙化 * * 刘光强的个人介绍 1988 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 外科博士,血管外科副教授。 毕业后就职于普外科,03年专攻血管外科疾病,曾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进修。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四下午。 联系电话E-mail:lgqiang2008@163.com QQ号:1085411441 肿瘤位于腹主动脉右侧,达下腔静脉后方,下缘部分包绕右肾动脉,与肠系膜上及腹腔干相邻 肿瘤与左肾静脉的关系 肿瘤与右肾门的关系 肿瘤位于下腔静脉的后方 肿瘤与各血管的关系 右肾静脉 右肾动脉 肾脏内上方肿块 腹膜后肿瘤 盆腔肿瘤 肿瘤与近段空肠的关系 *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