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成果对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驱动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说明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重塑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趋势、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制造业历来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制造业的创新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竞相布局制造业创新战略 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层面。美国积极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期盼以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继续保持其全球领先地位。德国也积极制定高科技战略,确定了五大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十大未来项目。应该看到,经过长期追赶发展的沉淀和积累,本轮产业变革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最小的一次,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实现工业强国的百年梦想。 (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唯有依靠创新才能把握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科技创新、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显现端倪。在制造业中低端领域,印度、巴西、越南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发力,力图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先发效应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对比较优势的双重挤压和双重挑战,唯有依靠创新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才可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加深,协同创新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模式 当前,人工智能、移动互联、3D打印等新技术持续演进,推动产品、装备、工业、服务的智能化。随着互联网在制造业各领域深入渗透,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新模式密集涌现,“互联网+”成为推动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引擎。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和加速应用,技术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复杂性及相互渗透性不断增加,以多领域技术群体突破、交叉集成为特征的涌现性创新正在取代单一技术突破的离散式创新;以多元主体参与互动协作为基础的网络化协同创新逐渐取代单个企业完成的独立的链式创新。如波音787飞机的设计和研发制造由全球30多个国家、135个地点、180个供应商的高水平、实时虚拟协同完成。因此,必须加快建设网络化体系性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塑造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面对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成绩和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积累了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基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基本确立,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一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深化。2013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为9075.8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总量的76.6%。企业研发主体建设成效明显,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5.2万个,平均每7家企业拥有一个研发机构;已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9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3家、企业中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99家。目前,在3D打印、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一些重点领域,已经建立起一批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推动产业转移对接。 二是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成果产业化程度有效提升。经过多年努力,我们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一些核心领域,已经从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等核心领域,我们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高端装备等的集成应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英文文献资料.pdf
- 2024年辽宁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非器质性失眠症的护理查房.pptx
- 2013款北京奔驰GLK级300 4MATIC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四川省高职单招大纲英语词汇2500词音标素材.docx
- DL/T 1969—2019 水电厂水力机械保护配置导则.docx
- 项城市教育体育局以案促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1).docx VIP
- 小数乘整数练习题.doc VIP
- 07MS101(1-4)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合订本).docx VIP
- 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有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