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历史城镇风貌保护与利用初探-以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老街-为例.docVIP

东南沿海历史城镇风貌保护与利用初探-以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老街-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可编辑 word文档可编辑 word文档可编辑 东南沿海历史城镇风貌保护与利用初探 ——以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老街”为例 图1明代海门卫城图 图1明代海门卫城图 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大将汤和拆黄岩县城图2清代海门卫城图及老街区位 小城镇建设 刘烈雄 摘要: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大 规模的旧城改造使该地区大批历史城镇的历史风貌街 区被拆除。台州市椒江区由历史上的海门古镇发展而 来,本文通过对椒江的历史沿革、海门老街的演变、 建筑特色、历史价値,保护性开发等方面的分析,对 东南沿海历史城镇风貌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7探 讨。 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历史城镇的分 布也最为密集。椒江,旧称海门,位于浙江沿海中部台州 湾椒江人海口处,东临东海,旧时的海门镇是一座典型 的东南沿海历史城镇。海门老街原名北新椒街、北大街, 是近代海门镇一条主要的商业街,在椒江近代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从2001年春始,椒江区政府对老街进行了保 护性开发,2005年底改造完成。海门老街的保护性开发 是一次探索,为东南沿海历史城镇风貌的保护与利用提 供了经验。 椒江的历史沿革 椒江,旧称海门,是台州的海上门户。椒江历史悠 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活动,休养生息。海门 早期为海边渔村,宋代属临海县明化乡,元代为临海县 册八都,明初筑海门卫城,民族英雄戚继光以台(州)金 (华)严(州)参将身份屯兵于此,成为一方军事重镇。 清末民初海门港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又有‘‘小上海”之 称。陈懋森《临海县志稿》中记载:“至牛头颈北麓、小 园山南麓,两山对锁,是为海门。”海门之名由此而来。岁 月悠悠,漫长的历史造就了海门这座典型的东南沿海历 史城镇。1980年7月建海门特区,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 成立椒江市,1994年台州撤地建市,椒江撤市设区,与黄 岩、路桥同属台州市。 二、 海门老街的演变 墙石料筑海门卫城,高二丈五尺,周围五里三十步。城有 五门:东曰晏清,西曰宁远,南曰德风,大北曰临江,小北 曰静波。临江门即今中山东路之城门头,是海门老街的 南人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朝廷设浙江海关分关 于葭扯;咸丰二年(1852),海关迁至临江门吊桥头外, 俗称“台大关”。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海门港正式 立埠通商后,此处街道日趋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盛极一时。老街现存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此街南接 中山东路,北至江滨路,原街全长470米,今留有225米 长、宽约6米至8米不等,南北走向,石板路面。南端为吊 桥头,系繁华街口;北端有杨府庙,庙北原有牌楼,上书 “海门关”三个大字。这条浓缩了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 的海门老街保留了不同时期的风格。据说,旧时老海门 人来到上海谋生,致富后重回海门,按旧上海的模式, 建起了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加上街道生意兴隆,“小 上海”由此得名。故老街南北风格不同,北面多为欧式建 筑,南面先有明清建筑,后是民国时期的建筑,新中国后 又加人了文革的色彩,使老街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建筑类型及特色 海门老街的建筑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传统沿街商 业店铺、合院式民居、受西洋式风格影响的建筑、现代 图3老街北段欧式建筑 式样的建筑。西方建筑的式样在老街的影响无处不在, 沿街很多商铺是西式立面,当地俗称“墙里店”。有趣的 是,西式的多在街道靠江堤的一侧,中式则在靠老城吊 桥头的一侧,二者混杂于街道的中部,恰好说明了街道 由老城向码头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椒江近代开埠设 关、商业兴隆的历史,也印证了北新椒街的价值所在。 图4 “墙里店” 四、 历史价值 海门老街浓缩了海门这座历史城镇的历史,它是海 门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的缩影。在海门卫城形成初期, 海门老街就是联系卫城与入海口处的主要道路,是海港 城镇日常渔业生产及与外界运输往来的主要通道;清末 五处通商口岸开埠后,作为南北各口岸的中转地,海门 进入了近代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而这种变化则集中体 现在海门老街;历史上海门老街有小衙门、海关等重要 的官方机构,还有杨府庙、武圣庙、耶稣堂等宗教场所, 是海门官方与民间的仪式场所。整个街道就像一条坐标 轴,把椒江开埠以来的建筑形象和城市特征以时间为序 一一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依然保持着真实性和生活 感。 海门老街的更新改造与利用情况 86 卜城镇建设从2001年春始,椒江区政府对老街进行了保护性开 发,确定了“经营性保护和保护性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上海同济大学常青教授带着二三十名硕士生、博士生进 驻老街,像照看“百岁老人”一样,对老街进行了详细的 测绘。在获得了详尽的测绘资料和深入调 86 卜城镇建设 word文档可编辑 word文档可编辑 word文档可编辑 上,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反复论证,确保规划的科

文档评论(0)

zj1823223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