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应用实例分析-贾杰10.27..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功能性电刺激(FES)属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的范畴,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 biofeedback therapy,EMG BFT)是一种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放大,转换为可以被人们感觉到的视、听等讯号,并把这些讯号通过眼、耳等器官回输给大脑(即反馈),以便人体能依据这些讯号自主地训练,控制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 学术背景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于上世纪5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应用于临床, 是涉及物理医学、控制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及康复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的新技术。 美国于1969年在洛杉矶成立了生物反馈研究协会,使得该项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有了大幅度发展,并发展到了临床以外的领域。 肌电反馈治疗仪的工作原理 仪器收集人体内控制肌肉收缩的肌电信号,经过一连串电子信号的处理,最后由声音、图像或数字等信号反馈给受试者,受试者利用该信号调整神经肌肉控制模式。 肌电生物反馈的“反馈”概念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联系躯体—身心的综合疗法。 肌电反馈的正反馈用途:帮助病人肌力增强,应用信号增强技术增强肌力使肌肉具备提高肢体运动与协调功能。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之正反馈在临床上目的 ——提高肌肉收缩时的活性 ( 肌肉兴奋性反馈训练) 实用化要求 准确检测步态—同步要求 电刺激波形、幅度和时序控制—用最小的电流实现目标动作 人体工程学要求 尺寸和重量 ----佩戴方便 生物兼容性要求 能长时间佩戴—每天12小时 皮肤不过敏 人性化设计: 手持编程器,方便医生随时随地对患者步行参数(包括抬脚和落地速度)进行最优化设置。 使用锂充电电池,供电时间长,不需换电池。 专有的电极座,更换电极片简单方便,不会变动刺激位置;允许使用布导电极片,长时间佩戴而不会引起皮肤过敏。 开机即用,戴上后只要轻轻按一下刺激器按钮即可使用。 超小型的刺激器。刺激器连电池重量只有1两。全球最小。 跨步时间缩短,摆动时间变异性减少。姿势控制加强、跌倒风险降低。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09,18(1) : 41-47) 摆动时间变异系数%=SD/meanx100 * 去除神经假体后各步态参数仍有改善——“带出效应”。使用1年较2个月效果更显著,延长使用时间不仅有矫正还有治疗作用。 (J Neurol Phys Ther.2009,33(2):104-110) * 一项针对不同CNS疾病所致、1年以上病程的足下垂患者的多中心研究发现,使用足下垂刺激仪提高步速,关闭后也有较小提高,同时降低生理消耗指数( physiological cost index , PCI),都与使用时间相关。 (Neurorehabilitation Neural Repair. 2006, 20(3):371-379) PCI(次/米)=(步行心率-静息心率)/速度 * 使用神经假体8w后,SIS(Stroke Impact Scale)评分、SIS参与领域项目分分别提高了16%、28%--生活满意度。 躯体功能、回归社会能力提高。 (Am J Phys Rehabil.2009,88(1):14 -20) * 治疗6个月时胫前肌诱发电位地形图比较 * 临床实例(1):中风3个月,重症足内翻 临床实例(2):脑外伤3个月,足下垂 临床实例(3):复旦附属上海第5人民医院 临床实例(4):中风12年,足内翻足下垂 临床实例视频 * 卒中后患者常见病症 严重影响到步态,步行速度减慢,步行稳定性变差,增加跌倒风险 足下垂、足内翻 背伸训练难点 卒中后下肢病理模式限制 小腿三头肌痉挛甚至挛缩造成背伸困难 下垂代偿性训练动作 背伸训练难点 背伸肌群无力 踝背伸并非是单纯一块肌肉收缩,而是一组肌群之间相互协调作用 外翻训练难点 腓骨长肌肌腹短,短肌细长且较深 外翻角度30°左右,难以针对性训练出效果 外侧韧带相对内侧松弛给予的支持少,小腿三头肌痉挛甚至挛缩造成外翻困难 现有的治疗 功能训练 低频电刺激 踝足矫形器 贴札技术 肉毒素注射降低痉挛 功能性电刺激(FES) 临床研发的背景 用电刺激辅助偏瘫病人的步行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