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高原气象.PDF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高原气象.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高原气象

第34卷 第3期 高 原 气 象 Vol.34 No.3               2015年6月 PLATEAUMETEOROLOGY                June,2015 陈玲,周筠臖.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J].高原气象,2015,34(3):621 632,doi:10.7522/j.issn. 10000534.2014.00036.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 1 1,2,3 陈 玲 , 周筠臖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25;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 3.中国科学院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摘要:利用2008 2010年7、8月的CloudSat资料,统计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四川盆地及其 过渡区域夏季降水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和差异,并结合FY-2D的TBB和台站降水资料进行个例分 析,深入探讨研究区域云物理特性的差异及其导致的降水差异。结果表明:(1)云宏观特性差异:在 7、8月,高原降水云以Cu和Ci主,低云所占比例大于中云和高云,过渡区和四川盆地降水云主要为 Ns和Ci,与四川盆地相比较,高原云底高、云顶低,云的厚度薄,对流较浅薄时便可降水。(2)云微观 物理特性差异:高原降水云以冰云为主,混合相云次之,水云最少,四川盆地混合相云降水比例最大。 统计时段多为云发展初期,高原已有比四川盆地和过渡区云中的冰相粒子有效半径大、谱宽较宽的趋 势,而数浓度相近,利于冷云过程的发展,四川盆地冷云降水过程启动较慢。 关键词: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微物理 文章编号:10000534(2015)03062112  中图分类号:P401 文献标志码:A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4.00036 [8] [9] 辐射最强 ,平均气温最高 ,大气可降水量最 1 引言 [10] [11] 大 ,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0%~70% ,降水转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化率全国第一,并且常出现实际降水量远大于大气 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被认为是天气变化及中 [12] 可降水量的情况 。 [1] 国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由于拥有世界最高的   与高原不同,盆地总云量以夏季最大、春季次 山峰,高原成为研究云形成及其微观物理特性的天 [13] 之、冬季最小 ,东西部云量差异较大,西缘总云 [2,3] [14] 然实验平台 。四川盆地(下称盆地)是中国各大 量最多 ,降水也以该区最多,川东和重庆次之, 盆地中形态最典型、海拔最低的盆地,囊括四川中 [15] 川西高原最少 。盆地内最常见层积云、高积云、 东部和重庆大部,是我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