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高原气象
第34卷 第3期 高 原 气 象 Vol.34 No.3
2015年6月 PLATEAUMETEOROLOGY June,2015
陈玲,周筠臖.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J].高原气象,2015,34(3):621 632,doi:10.7522/j.issn.
10000534.2014.00036.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
1 1,2,3
陈 玲 , 周筠臖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25;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
3.中国科学院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摘要:利用2008 2010年7、8月的CloudSat资料,统计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四川盆地及其
过渡区域夏季降水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和差异,并结合FY-2D的TBB和台站降水资料进行个例分
析,深入探讨研究区域云物理特性的差异及其导致的降水差异。结果表明:(1)云宏观特性差异:在
7、8月,高原降水云以Cu和Ci主,低云所占比例大于中云和高云,过渡区和四川盆地降水云主要为
Ns和Ci,与四川盆地相比较,高原云底高、云顶低,云的厚度薄,对流较浅薄时便可降水。(2)云微观
物理特性差异:高原降水云以冰云为主,混合相云次之,水云最少,四川盆地混合相云降水比例最大。
统计时段多为云发展初期,高原已有比四川盆地和过渡区云中的冰相粒子有效半径大、谱宽较宽的趋
势,而数浓度相近,利于冷云过程的发展,四川盆地冷云降水过程启动较慢。
关键词: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微物理
文章编号:10000534(2015)03062112 中图分类号:P401 文献标志码:A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4.00036
[8] [9]
辐射最强 ,平均气温最高 ,大气可降水量最
1 引言 [10] [11]
大 ,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0%~70% ,降水转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化率全国第一,并且常出现实际降水量远大于大气
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被认为是天气变化及中 [12]
可降水量的情况 。
[1]
国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由于拥有世界最高的 与高原不同,盆地总云量以夏季最大、春季次
山峰,高原成为研究云形成及其微观物理特性的天 [13]
之、冬季最小 ,东西部云量差异较大,西缘总云
[2,3] [14]
然实验平台 。四川盆地(下称盆地)是中国各大 量最多 ,降水也以该区最多,川东和重庆次之,
盆地中形态最典型、海拔最低的盆地,囊括四川中 [15]
川西高原最少 。盆地内最常见层积云、高积云、
东部和重庆大部,是我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附表-新乡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DOC
- 附录D独立支撑稳定性承载力计算长度系数表-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DOC
- 降低脑中风病人鼻胃管留置比率.PDF
- 随机边界模型-岭南学院-中山大学.PPT
- 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OC
- 雄安新区航磁推断的三维基底构造特征.PDF
- 霍林郭勒结核病防治所-通辽.DOC
- 青岛十三五城建设规划-SpintexPlazaAccra.PDF
- 青松侯宝垣小学五年级体育科学习历程档案.PDF
- 青藏高原几种高寒植物的抗寒生理特性Ξ.PDF
- GB/T 45632-2025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控制测量规范.pdf
- GB/T 45616.4-2025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面向制造的数字孪生框架 第4部分:信息交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616.4-2025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面向制造的数字孪生框架 第4部分:信息交换.pdf
- 《GB/T 45616.4-2025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面向制造的数字孪生框架 第4部分:信息交换》.pdf
- GB/T 33588.1-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88.1-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pdf
- 《GB/T 33588.1-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pdf
- 《GB/T 33588.3-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3部分:隔离放电间隙(ISGs)的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88.3-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3部分:隔离放电间隙(ISGs)的要求.pdf
- GB/T 18757-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 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论的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