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608_污染源编码规则(试行)最新标准规范.pdfVIP

HJ 608_污染源编码规则(试行)最新标准规范.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608-2011 污染源编码规则(试行) Coding for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urce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1-03-07 发布 2012-06-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HJ 608—2011 目 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赋码对象 3 4 编码规则 3 5 实施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污染源代码示例 5 I HJ 608—2011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对污染源标识和表示 的规范化,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污染源的编码规则。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安徽省环境信息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年3月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 HJ 608—2011 污染源编码规则(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污染源的编码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环境污染源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T 117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 赋码对象 污染源编码的赋码对象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的所有环境污染源实体, 特指对环境污染源负有或承担管理责任的企业、组织或机构。 4 编码规则 4.1 编码结构 污染源编码是组合码。污染源代码用于标识某一环境污染源实体,无任何其它意义。赋 码应坚持唯一性原则。若环境污染源实体消失、消亡,其污染源代码应予以废止,且不得重 新赋予其他环境污染源。 污染源编码在结构上分为A类码和B类码。 4.1.1 A 类码 对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法人单位及二级单位,由12位码进行标志,结构为:9位组织 机构代码+3位数字顺序码。 4.1.2 B 类码 对于尚未领取组织机构代码或不属于法定赋码范围的单位,由12位码进行标志,结构为: 6位数字地址码+5位数字顺序码+1位英文字母顺序码。 B类编码范围的污染源具备A类编码条件后,应按照A类编码原则重新赋码。

文档评论(0)

chemcar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