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世纪后期清府对蒙古地区移民实边政策的提出与影响
简论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移民实边政策的提出与影响
内容摘要: 在传统的盟旗制度和封禁政策下,蒙古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十分有限,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特别是沙俄等帝国主义对蒙古地区加紧殖民活动,使蒙古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政策发生改变。移民政策开始实施,开始了对蒙古的全面开垦。清末移民实边政策对蒙古济造成了深刻影响和严重的自然隐患。
关键词:蒙古地区 移民实边 影响
在传统的盟旗制度和封禁政策下,蒙古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十分有限,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特别是沙俄等帝国主义对蒙古地区加紧殖民活动,使蒙古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政策发生改变。移民政策开始实施,开启了对蒙古的全面开垦。具体来说移民实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19世纪60年代以来沙俄等国主义国家对内蒙古地区的殖民侵略造成边疆危机,移民实边具有加强边防,戍卫疆土的目的。
沙俄对蒙古侵略首先表现在经济上和资源的掠夺上。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在蒙古地区免税经商等权利彻底从中国北方打开侵略的大门。在资源掠夺方面,先后成立中国矿藏勘测公司,外蒙图车二盟金矿公司,攫取开采金矿的权利,大肆掠夺蒙古地区的黄金资源。此外沙俄以银行和铁路为侵略工具加紧了对蒙古森林矿产资源的掠夺。
其次,沙俄在蒙古地区制造分裂活动。最早想沙皇出吞并蒙古建议的是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1854年他就提出将蒙古纳入俄国保护之下的建议。19世纪末巴德玛耶夫又提出一策动民族分裂,实现“兼并蒙古—西藏—中国东方”的计划。在沙皇支持下成立“巴德玛耶夫商业公司”,陆续派遣人员潜入蒙古、青海、西藏等地进行分裂活动。清末民初内外蒙古的一系列“分裂”、“自治事件,几乎都有巴德玛耶夫及其下属的支持。
面对蒙古地区的危机,1880年张之洞指出“蒙古强则我之堠遮也,蒙古弱则彼之鱼肉也,”要求加强北边防务。1886 年刚毅提出《筹议晋省口外屯垦情形折》,1897年胡聘之提出《屯垦晋边折》等等。这些奏折中提出通过移民实边来应付帝国主义入侵下的边疆危机。
第二,清朝自乾隆后人口迅速增长,内地土地的相对不足,蒙古地区具有广阔可供开垦的土地是移民实边政策的又一原因。
1685年清朝人口为11000多万人,1765年人口突破2亿,1790年人口达到4亿。鸦片战争后人口继续增长到1851年达到43189万人。人口的增加意味着人均可耕种土地的减少,意味着粮食可能出现供应不足的局面。乾隆年间人口“较之康熙年间猛增十余倍”,乾隆帝对此甚忧。民以食为天,如果不解决新增人口的更地问题,可能会带来“民变”但是内地个空开垦的土地已基本开发完成甚至连那些边远地区的人口也呈饱和状态。例如,富饶的四川盆地在18就吸收了大量的外来移民,早已人满为患;甚至它的东部山区也已住满了其他省份因歉收而来的难民。广西的几条河谷地带是广东东部客家在十八世纪移居的地方,这里土地的竞争也很激烈。
但是,蒙古地区在清政府封禁下人口密度较为稀疏,土地富足。以1890年为例,吉林人口为48万,黑龙江人口为67万,蒙古地区为160万,新疆为145万人。按照人口比率算,吉林占全国人口的0.13%,黑龙江为0.18%,蒙古为0.42同时期的河南则占全国人口的6.75%,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算,河南为153.9人,吉林为2.57人,黑龙江为1.45人,蒙古仅为1.29人。显然人口的的分布不均也是移民实边的重要原因。
第三,雍乾时期的“借地养民”以及封禁政策下的私垦促进了蒙古的开发,为移民实边创造了条件。
据《清世祖实录》卷六中记记载,1723年河南黄水溃决,造成大批流民,清廷要求各旗容留流入蒙古的灾民,“特许其吃租”。雍正帝颁令户部:“惟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嗣后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不得阻挠”蒙古地区称此为“借地养民”令。乾隆时期也有类似的情况。“借地养民”在一定程度上位移民实边提供借鉴意义。
清政府虽然实行封禁政策,但在乾隆中叶后“违禁出边”、“违禁开垦”的现象并未消除反而有所严重。对此嘉庆帝感慨道:“流民出口,节经降旨查禁……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数千户之多,再届查办复然。是查办流民一节竟成具文。”大批流民进入蒙古地区客观上促进了蒙古地区的开发,蒙古地区的农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为移民实边创造了条件。
第四,庚子赔款导致清政府财政拮据是移民实边最为直接的原因,徐世昌在1906年的奏折中这样写道:“嗣值庚子乱後,帑项奇绌,於此而欲疏浚财源,自当以清赋放荒为第一要义。”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也就是中国史称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但是
文档评论(0)